马屁自然是人人欢喜。</p>
桓范对邓飏不假颜色,但对鲁芝还是客客气气的还礼。</p>
曹爽眼中习惯性眯起一道精光,“不错不错,大司农果然是某之智囊。”</p>
邓飏求助的望了一眼何晏、丁谧。</p>
何晏低头不语,丁谧微微摇头。</p>
曹爽端起一樽酒,遥敬桓范,“为大司农妙策满饮此酒!”</p>
众人皆举杯。</p>
“大将军英明!”</p>
“大将军神武!”</p>
邓飏三人又阿谀奉承起来,不动声色的转移了曹爽的注意力。</p>
曹爽朗声大笑,精神也来了,两只手对身侧美姬上下其手。</p>
引来二女的惊呼。</p>
邓飏、何晏两眼放光,笑声越发的放肆了。</p>
堂中顿时乌烟瘴气起来。</p>
鲁芝眉头一皱,不悦道:“大将军似乎忘记一事。”</p>
曹爽便摸索便喘气道:“鲁司马还有何事啊?”</p>
邓飏道:“春宵苦短,及时行乐,有什么事来日再谈也不迟。”</p>
鲁芝从软席上站起,走到堂中,对曹爽拱手一礼,“今次能破西海胡,西部都尉杨峥功不可没,此人颇有将才,又是大将军昔日部曲,昔日在骆谷之中,两次为大将军断后,身陷重围,此等忠义勇武之人,大将军若是不升赏之,岂不寒了前线将士之心?恕在下直言,太傅能有今日之势,皆因军功,而大将军麾下最缺的也是将才,万不可将疏远此人。”</p>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p>
“对对对!”曹爽抽出一只手,拍了怕额头,“兴云功不可没,险些忘了。”</p>
刚拍了两下额头,手又伸进去了。</p>
“那依司马之见,封兴云何官职啊?”</p>
“既然夏侯将军升任秦州刺史,不妨升杨峥为征蜀护军,加平戎将军,任西平太守!”</p>
如此升赏不可谓不重。</p>
尤其是征蜀护军,权力极大,掌陇右诸军升赏,监督诸军,而西平太守,更是地方大吏。</p>
杨峥可谓平步青云。</p>
但鲁芝的话刚落地,邓飏、李胜就大呼:“不可!”</p>
李胜跳出来道:“杨峥不过一部都尉,多赏些钱帛也就是了,岂可授以重权?陇右诸将作何感想?大将军如此厚赐一介武夫,岂不令人耻笑?”</p>
邓飏亦道:“杨峥此人虽勇武,然护军、太守之位太重,恐其难以服众,届时惹出祸事,岂不是拖累大将军?”</p>
曹爽稍稍沉吟,目光转向桓范,桓范却只顾饮酒,仿佛没什么兴趣。</p>
鲁芝据理力争道:“韩非子言: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杨峥数千之众击灭冶无戴十万大军,一扫大将军昔日之颓势,何谈拖累,大将军若是不重用,才是令天下人耻笑!”</p>
一提起昔日颓势,曹爽面色不虞起来。</p>
邓飏当即跳出,指着鲁芝道:“大将军夙夜为国,何曾有过颓势?鲁司马休要信口雌黄。”</p>
“够了。”曹爽脸色沉了下去,连两支作恶的手,也抽离出来,冷哼一声道:“西北形势复杂,外有羌胡作乱,内有郭淮掣肘,不用兴云,还能用谁?派你二人去如何?”</p>
邓飏与李胜连连拱手。</p>
这番话让桓范、鲁芝眼神一亮。</p>
曹爽缓缓道:“西平太守为地方大吏,征蜀护军权力过重,不可加于一身,兴云今年才二十余岁,他日再建功,难道封他作刺史吗?”</p>
鲁芝等的也就是这句话,他深知邓飏等人的秉性,一定会从中阻挠。</p>
论语有言: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p>
“大将军思虑周详,属下考虑欠妥,既然如此,不妨升其为护羌校尉,以为大将军臂助。”</p>
“不错、不错!”曹爽大笑。</p>
护羌校尉在两汉时为边地大吏,秩比二千石,但汉末三国战乱至此,官爵层层加高,明帝大肆封赏以来,中郎多如狗,将军遍地走。</p>
洛阳有谣言曰:欲求牙门,当得千匹;百人督,五百匹。</p>
魏明帝责问时任中护军的蒋济,蒋济竟大大方方的承认。</p>
是以护羌校尉也没有两汉时那么显耀。</p>
与太守同品级,侧重于夷务。</p>
正合杨峥屡次平定羌乱、胡乱之功。</p>
喜欢争魏请大家收藏:争魏更新速度全网最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