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许过后,便再叮咛一番,务必要掌控好谈判的节奏。
</p>
“粮食现在不可能降价,你可以劝王爷考虑用布匹补贴,这样对徽国人来说,一样是占了便宜的,他们应该也懂得见好就收,且布匹绸缎这一块,青州织造府能赶出数量来的。”
</p>
郭先生听了这话,却是愕然,“陛下,若用布匹绸缎作为补贴之物,也非少数量能成,我们每年交付西洋人的绸缎是一百万匹,若挪去了徽国,则西洋订单无法交付,需要赔付许多白银。”
</p>
景昌帝道:“如今才初春,让青州白州朗州一带扩大桑田,地方也催紧督促一些,自能应付过去。”
</p>
“陛下,便如今扩大桑田,但桑树不是一季便可长成,成熟的桑树需两年期,九月便要交付绸缎布匹,如何能行?”
</p>
景昌帝道:“这事不必你忧心,自有人会奔波的,你只管协助殿下谈好此事。”
</p>
郭先生心头暗暗叫苦,他怎么能不忧心啊?这事不会平白就解决掉的。
</p>
多少人要为此寝食难安啊?
</p>
扩大产量要毁多少农田来种桑?又要累死多少织造工人啊?
</p>
扩大产量,也不是一日可成的,从太上皇朝的六十万匹到如今的一百万,步子已经是迈得太大了。
</p>
改稻为桑,嘉晖帝的时候便已经行过,结果是出了多少问题?
</p>
前车之鉴啊。
</p>
郭先生力谏,“陛下,徽国人虽说不缺白银,但是,他们售予一些国家也是以白银来结算的,我们大燕得到优先权,是因为我们以粮食结算,既然我们给出了粮食,那么我们也要有相应的议价权,这才是我们此番着重要争取的。”
</p>
当初定下以粮食换取原铁,粮食价格换算起来是偏低的,他们如果再用白银跟大燕买粮食,价格要高出许多。
</p>
大燕不能一直用热脸贴人家冷屁股去做生意,这样的话,主动权永远在徽国人的手中。
</p>
但景昌帝不愿采纳郭先生的意见,只坚持以绸缎布匹补贴,白银可购买的东西太多,而大燕不缺粮食与布匹。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