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被京城百姓,称为第一纨绔的少年太子,在永宁县任上,机敏百变,竟做了不少不为人知的大好事。
</p>
比如帮苏允文翻案,比如利用苏家的客商,短期内收集大量鸭子,对付蝗虫,又比如出台各种奖励政策,鼓励永宁县百姓防灾,深受当地百姓爱戴......
</p>
这其中的每一件事,无不展现出王安卓越的能力,和天马行空的治理才华。
</p>
由此,广陵崔家的人断定,王安是在藏拙,是伪装,实则韬光养晦,等待一飞冲天的机会。
</p>
为此,他不惜自污,故意弄出一个京城第一纨绔的混号,好让他的竞争对手放松警惕。
</p>
崔家的主事者,越想越觉得王安莫测高深,简直有五层楼那么高。
</p>
这样的年纪,便有如此可怕的心机和才华,注定了将来会成就一番伟业。
</p>
也只有这样的人物,才值得崔家的支持和追随。
</p>
于是,崔家上下最后转变思想,一致决定,在三方势力中,选择实力最弱的王安进行辅助。
</p>
不得不说,崔家虽然思想迪化,有些过度解读,但分析的还是很有道理的。
</p>
一个人太聪明其实没什么,但,聪明不说,还知道隐藏自己,这才是做大事的料。
</p>
崔家不缺资源,只缺一位值得投资和追随的明主。
</p>
而王安,无疑让他们看到了希望,就像崔家主事者的断言----此子,有人主之姿。
</p>
可惜,若是被他知道,王安京城第一纨绔的称号,并不是什么伪装,而是以前货真价实的本来面目。
</p>
不知道,他会不会后悔这次的决定?
</p>
送走了崔博之后,王安忽然放声大笑,笑罢,找来老典史:“重撤换公告,将粮价再提高五成。”
</p>
有了崔家这个强援,王安再也不用显得小家子气,只想问问那些粮商:
</p>
小爷又出价了,你们到底是跟呢?还是跟呢?还是跟呢?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