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不差钱(1 / 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最快更!无广告!

</p>

当瑕州的第一口盐井打通后,张宗贤的商业版图又增加了一个暴利的商品。

</p>

大明朝的盐虽然比起宋朝来已经便宜了很多,但是依然是垄断商品。

</p>

在陕西一百斤盐要八钱银子,也就是八百文钱。

</p>

一个成年人一年正常要吃掉两斤盐。干重活跟需要补充盐分。

</p>

陕西的盐一般来自两个地方,一个是四川的自贡,一个是山西运城的盐湖。

</p>

路程都不近,而瑕州的盐都是岩盐开采出来就能直接食用。

</p>

成本方面基本是等于没有。

</p>

卖给陕西百姓只要一斤四文钱,直接把那些私盐贩子给逼死。

</p>

随着蜂窝煤生意的扩展,私盐也跟着进入了陕西各县。

</p>

现在因为产量的原因还不做不到拿下整个陕西市场,随着产量的提升将四川和山西的盐逼出去是没有问题的。

</p>

甚至于可以返销回去,将来不止是陕西,山西,整个北方的市场都会被占领。

首发网址

</p>

便宜的盐还让从草原换回来的羊肉,更容易保存。

</p>

用粗盐腌制的羊肉,已经开始风靡葭州,家里要是不挂上一个腌制的羊腿,邻居都瞧不起你。

</p>

往山西运的就是这种粗盐腌制的羊肉,百姓买回去吃饭的时候切两片下来放到碗里,可比直接买盐划算多了。

</p>

目前整个盐业的产出还不到五千两,随着产量的提升很快就会超过毛线作坊的。

</p>

上面这些产业利润都可观,给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富可敌国了。

</p>

然而太平号的粮栈和钱庄的存在才是张宗贤真正的底气。

</p>

原本对于粮栈张宗贤已经做好了补贴的准备,毕竟要发展工坊就得保证粮食不能大起大落。

</p>

在这物流不发达的封建社会,不平定粮价,工坊工人挣的钱,只会都去了粮商的口袋。

</p>

天平号的粮栈一方面已经接管了,葭州所有的官仓。

</p>

另一方面百姓交的粮税也都进入了太平号手里。

</p>

又因为太平号的比市价高一成的收粮,百姓也都愿意卖粮给太平号。

</p>

附近州县的百姓更是宁愿跑上百里路都要卖给太平号。

</p>

为此太平号还专门在葭州边上设立收粮据点。

</p>

山西的百姓也想卖粮给太平号,可惜黄河阻隔,大桥没有修通,否则都会跑到葭州卖粮。

</p>

太平号收回粮食卖给百姓的价格也比正常零售低一成,按理应该是不挣钱的。

</p>

可是太平号实力雄厚不差钱,张宗贤也一直倡导使用机械,于是不惜花费巨资修建水利磨面坊。

</p>

这可比用驴拉磨强,磨出来的面还特别细,还能卖上高价。一口气建了十座。每天磨面万斤。

</p>

很快就有人跟着效仿,导致黄河边上的地价都涨了。

</p>

再加上赔偿的十万石粮食,后期又从延绥镇以市价六成的价格买了十万石。

</p>

折算下来这些粮食也价值十四万两了。再加上从民间收购的粮食粮栈现在的粮食库存达到了三十万石。

</p>

将来开垦河套这些粮食就是保证。

</p>

太平号的钱庄要比粮栈扩充的凶猛,在榆林,延安,西安,京城都有分号。

</p>

限制钱庄扩充的最大因素是人手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