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0章 想要当官被折腾的,大有人在(1 / 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最快更!无广告!

</p>

所谓大朝会,是从秦朝大一统之后定下来的规矩。

</p>

按道理讲,只有岁首才会召开大朝会。

</p>

毕竟,总把文武百官从老远的地方召集来,实在不像是人能干出来的事情。

</p>

在杨广之前,确实只有元日才会有如此规模的官员聚集。

</p>

平时的三天一朝,其实说的是廷议。

</p>

皇帝也只是偶尔才会参加。

</p>

和绝大多数人的认识,有所不同的是,杨广暴虐不假,但他绝对称得上是历朝历代,最勤勉的皇帝之一。

</p>

大业二年,杨广严格划分的朝官和地方官的区别。

</p>

朝官不能参与任何的地方治理,同时,地方官也没有任何参与朝政的机会。

</p>

哪怕做到大都督的位置上,也不行!

</p>

在长安城中的朝官,从每年一次大朝会,到每月一次大朝会。

记住网址

</p>

最后,竟然演变成了三日一次大朝会!

</p>

而廷议,则干脆成了由三省主持的小规模聚集。

</p>

说好听点,是为了加强朝廷集权。

</p>

说不好听点,就是刚愎自用。

</p>

他本以为,这种制度可以大大的加强皇权,实现他以前的皇帝们,都没有完成的宏图伟业。

</p>

可惜的是,这种制度渐渐变了味道。

</p>

地方官和朝官脱钩,不仅没有加强朝廷集权,反倒让各地的权力,进行了集中,朝堂的权柄,趋于分散。

</p>

到了李二,则变得更加过分。

</p>

三日一次的大朝会,都变得不切实际。

</p>

往往第一天才开过大朝会,第二次就要召开。

</p>

甚至于,连地方官都开始参加。

</p>

尤其是岁首的大朝会,远在儋州的刺史,都必须参加!

</p>

要知道,光是从儋州往返于长安一个来回,就够走上大半年的了!

</p>

似乎,皇帝一天看不见这些手握重权的官员们,就想得抓心挠肝。

</p>

贞观十年秋的大朝会,一如往昔般。

</p>

方圆百里之内,所有从四品以上的官员,都必须去参加!

</p>

皇帝才不管那些官员会不会被活活折腾死。

</p>

想要当官被折腾的,大有人在!

</p>

书院上千毕业生还散落在民间,有的当先生,有的当掌柜。

</p>

在李二眼中,这是很严重的资源浪费。

</p>

他恨不得明天,就把所有官员全都替换成书院的毕业生。

</p>

因为只有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才能够帮他实现那些伟大的梦想。

</p>

过时不到者,一律罢官夺爵!

</p>

坐在宣政殿之中的李二,面上不喜不悲。

</p>

随着小满一声“时辰到,百官觐见”的口号,皇宫的大门,缓缓关闭...

</p>

被关在外边的官员,发出一声声凄厉的哭嚎。

</p>

其中不乏当年,跟随李渊一同打天下的老臣。

</p>

没人会可怜他们。

</p>

既然他们不重视朝廷,就别想着朝廷会在乎他们。

</p>

从某种程度而言,皇帝和朝廷,是个一模一样的词汇...

</p>

大殿之中依旧很安静。

</p>

除了屈突通的咳嗽声之外,就剩下疲惫的喘息声。

</p>

上了岁数的文官,一个个如倒风箱般,上气不接下气。

</p>

李二微微一笑,道:“人来的还挺全。”

</p>

在他的下首,连早就已经致仕的房玄龄等人,以及才致仕不久的戴胄和温彦博也到了!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