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二重重的哼了一声,道:“建成那一支,起码还有个半死不活的李承诫,如今元吉这一脉有了李明,谁再敢乱嚼舌头,朕诛了他九族!”
</p>
皇帝的心情明显相当的不爽。
</p>
收拾完后,两口子坐上仪仗,慢慢悠悠的朝宣政殿行去。
</p>
...
</p>
时间是一个奇妙的东西。
</p>
贞观二年,天下蝗灾遍起,李二恨不得一眨眼便是几百天。
</p>
后来到了贞观四年,日子好过了,正打算享受享受生活的李二,好像也没干什么,转眼就到了贞观九年!
</p>
想当初,登基之时,正是大好青春,才二十六七岁。
</p>
转眼之间,竟然都快四十了!
</p>
坐在龙椅之上,李二没心思看百官的朝拜,一门心思的琢磨着,该怎么把自己这个大肚子减下去...
</p>
直到身旁的刘瑾提醒他,该是宣布曹王之事的时候,李二才回过神来。
</p>
他烦躁的摆了摆手,道:“宣旨吧!”
</p>
群臣早就得到了风声,并不感到意外。
</p>
圣旨宣读完毕之后,下面是一大片歌功颂德的声音。
</p>
走到阶下领旨的,正是兴老郡王的大儿子,西阳郡公李仁裕!
</p>
陇西李氏这一支,血脉子嗣多得吓人。
</p>
可惜,李二这个辈分的很少。
</p>
李渊大兄李延伯的长子李昭贵,也就是李二同辈的大哥,早在前隋的时候死翘翘了。
</p>
剩下的,战死了一批,病死了一批,跟着长乐王李幼良造反,被处斩了一批。
</p>
至今尚存年龄最大的,也就是李仁裕了。
</p>
上一代人做这种活计不合适,让李孝恭、李道宗他们干,更不合适!
</p>
作为参与了玄武门之变的武将,李元吉跟他们弄死的,没有多大区别。
</p>
换句话说,李仁裕不光是最合适的人选,还是唯一的人选。
</p>
同辈之中,没跟着李二造反的,实在是罕见...
</p>
否则,李仁裕就不仅仅是个西阳郡公了。
</p>
让他来代替李元吉这一脉,接受嗣子继承问题,恰如其分。
</p>
“臣,领旨谢恩!”
</p>
李二点了点头,道:“卿且退下!”
</p>
李仁裕老老实实的走到武将列最后。
</p>
他这个上牧监,权力虽大,但不过是个五品头衔罢了。
</p>
再低一点,连上朝的资格都没有。
</p>
“今日有一要事,朕欲与诸位爱卿商议,这里有详情经过,尔等可自行传阅!”
</p>
刘瑾从李二的龙案上,拿起了一沓子奏报。
</p>
最先要发的,自然是现今的三省大佬!
</p>
随着房玄龄、杜如晦、萧禹等人接连致仕,虞世南和高士廉也辞去了朝中的官职,专责书院诸事宜,当朝首辅就变成了魏征。
</p>
他和戴胄搭班子,一个刚如铁,一个柔如水。
</p>
剩下的两个,有他们没他们都一样...
</p>
群臣关注着四位大佬的脸色。
</p>
他们发现,魏征看完之后,双眉倒竖,似是有些纠结,又有些惊疑。
</p>
戴胄看完之后,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捋着蓄起来的长髯,不知在想些什么。
</p>
而后,四位大佬将奏报向后传去。
</p>
看到的人,都表情各异。
</p>
魏征上前一步,道:“敢问陛下,此计出自何人手?”
</p>
李二笑道:“卿家以为呢?”
</p>
魏征淡淡的说道:“除却安财王,旁人怕是没这么大的胆子,此物一出,军方再无贪墨之可能,臣...全力支持!”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