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槐诗会是最近几年流行起来的,诗词韵律繁杂,像古时的赋、今时的诗、还有近几年的长短句,都可在其中一较高下,以诗词论英雄,胜者可得长宗先生的亲题词!
</p>
几个后生的言语之中,透着对王弘直无限的崇敬之情。
</p>
李二听完,顿时来了兴致。
</p>
他是历朝历代皇帝之中,难得的文武双全之人。
</p>
既然隐藏了身份,跑出来潇洒,自然要参与参与风流之事。
</p>
尤其是听说,听槐诗会上,连艳满江南的玉琉画舫,都派了今年的花魁前来,更是眼睛一亮!
</p>
玉琉画舫,算是江南的特色。
</p>
本是在金陵的淮河之畔。
</p>
与长安城的春风并驾齐驱。
</p>
而花魁,则是纯粹由玉琉画舫掀起来的风尚。
</p>
每年选出的两位花魁,无不是国色天香。
</p>
相比之下,春风就少了几分花样。
</p>
柳白也很好奇。
</p>
他对什么花魁之类的,兴不大。
</p>
不过,却很想知道,传说之中的花魁,到底是不是传闻之中,真的学富五车。
</p>
那夹着纸伞的后生,满脸憧憬的说道:我曾在秦淮河畔,远远见过慕白姑娘一次,她的舞姿,真可谓是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p>
一听这话,李二满脸古怪的看了柳白一眼。
</p>
慕白?
</p>
这名字,有点意思...
</p>
柳白则是一脸的纠结。
</p>
的确,不想歪了都难...
</p>
几人又聊了几句,下定居心,结伴上山!
</p>
...
</p>
大禹陵有年头了。
</p>
最远可以追溯到前秦时期。
</p>
李二和柳白在山下看到的千年石碑,正是大名鼎鼎的李斯碑!
</p>
在秦始皇称帝后的一年,曾东游巡狩,登上会稽山,祭祀大禹。
</p>
那座碑,便是秦始皇命李斯亲自撰写,用来祭奠大禹的颂文。
</p>
在大禹陵旁,不知是谁盖起了一座茅屋。
</p>
说是茅屋或许有点不恰当,因为没有墙壁,没有窗户。
</p>
只是一个简简单单,用茅草打起来的凉棚罢了。
</p>
里边的人着实不少。
</p>
清一色的年轻男子。
</p>
年龄最大的,看起来也不过二十五六岁的样子。
</p>
小一点的,一副孩子脸。
</p>
李二这个实际三十多,看起来像四十多的人,在这里显得格格不入。
</p>
不时有人过来,冲他行礼。
</p>
八成是把他当做听槐堂里的教书先生了。
</p>
拿着纸伞的后生,名叫朱宣,字皓文,乃是江南华族,吴郡朱氏的后人。
</p>
听他说,能坐在这里的,无一不是听槐堂的高材生。
</p>
其中有几位,已经步入官场,最有出息的已经成了六品大员!
</p>
此次前来,一是为了见识见识传说之中的慕白姑娘,二是为了在听槐堂的学弟之中,选出几个人,当自己的随行。
</p>
对于听槐堂的学生而言,这可是步入官场的一条捷径!
</p>
贞观元年曾举行过一次科举考试,为了等灞桥书院的第一批学生毕业,第二次科举还迟迟没有开始。
</p>
举荐入官,依旧大行其道。
</p>
尤其是像朱宣怎样,有点家室,却并不怎么受家族重视的人来说,是志在必得的!
</p>
一个三十余岁,颌下留着短髯的男人走进来。
</p>
所有人都站了起来。
</p>
朱宣低声对柳白和李二,道:这位也是咱们听槐堂的学长,如今官至越州长史,同时还是咱们本地的学正,陆敦信,陆大人!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