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后。
</p>
不出陈庆所料,扶苏把内务府的造桥计划呈到始皇帝案上之后,嬴政立刻提起了兴趣。
</p>
尤其是知道渭河今后还会再添两座桥,他更加坐不住了。
</p>
这还用得着后人?
</p>
大秦钱粮物料皆不缺,当然是提前把桥给修好,集千秋伟业于一身。
</p>
只是……桥梁的选址让他感到有些为难。
</p>
这两条桥未来必然成为咸阳的交通要道。
</p>
不光要顾及内务府的物料运输所需,还要照拂到百姓的日常出行,以及大军调动。
</p>
某时某刻,嬴政心中不可抑制的生出一个念头。
</p>
陈庆该不会包藏祸心吧?
</p>
渭北公卿世家云集,又有忠心耿耿的卫戍军驻扎,镇压些许六国余孽绰绰有余。
</p>
可是一旦有了这两座桥,渭南庞大的人口就能通过桥梁抵达对岸,轻而易举改变渭南的局势。
</p>
万一社稷有变……
</p>
嬴政深思熟虑后,暂时压下了心中的担忧。
</p>
焉能因噎废食?
</p>
运力紧张加剧是摆在明面上的,除非他想让京畿变成一潭死水,否则这桥非建不可。
</p>
“陈卿,这两幅图是你画的?”
</p>
下午时,咸阳宫派遣使者召陈庆入宫。
</p>
扶苏坐在厚厚的软垫上,尽量绷首脊背,笑容可掬地颔首致意。
</p>
“回禀陛下,是冶铁司田少府所作。”
</p>
陈庆一板一眼地说道。
</p>
“桥梁择址是谁人所为?”
</p>
嬴政眼眸紧缩,语气表情却没有任何变化。
</p>
“是秦墨门人与内务府幕僚集思广益后的折中之选,孰优孰劣,请陛下圣裁。”
</p>
“宁内史熟知京畿风土人情,微臣也有意与之商讨后再做抉择。”
</p>
陈庆回答得滴水不漏,看不出任何异常。
</p>
嬴政的疑心打消了一半,顾虑却半点都不减。
</p>
想改变桥梁的位置有个最好的办法——拆掉横桥,让两座钢铁大桥首通城中要地。
</p>
然而前些年才大兴土木把横桥翻修了一遍,现在就拆非但劳民伤财,而且浪费巨大。
</p>
嬴政确实舍不得。
</p>
“内务府的钱粮物料供应得上吧?”
</p>
他转而问起了其它。
</p>
“现下筹备,要等秋收后才动工。”
</p>
“届时九原水泥和京畿纺织都有所产出,冶铁司的新高炉也建成了一部分,供给应当不成问题。”
</p>
陈庆信心十足地打了包票。
</p>
嬴政迟疑片刻:“人手呢?”
</p>
“寡人想双桥齐头并进,早日省去百姓的转运之苦。”
</p>
陈庆心中暗笑:分明是你好大喜功,想好事成双,以奇迹建筑来震慑世人。
</p>
“人手……”
</p>
“不瞒陛下,而今京畿人力、畜力的价格都十分高昂。”
</p>
“微臣粗粗核算过,除非朝廷另外加征徭役……”
</p>
话音未落,扶苏就焦急地喝道:“不可!”
</p>
“父皇,民间怨气好不容易才消弭了一部分。此时加役,前功尽弃。”
</p>
嬴政面色不虞。
</p>
他也知道加征徭役会引来无数怨言,但人手总不能从天上掉下来。
</p>
又要造福百姓,又不让百姓出力。
</p>
难道让他自己肩扛手提去把两座大桥修起来吗?
</p>
“微臣倒是有个办法。”
</p>
陈庆低声说:“陛下可以发一道诏令,招募无籍之野人服役抵罪。”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