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2章 出身寒门到底有什么错?(1 / 2)

夜莺听到陈庆的口风有所松动,登时露出惊喜的神色。

</p>

“舍弟在柱下使张苍门下求学,前些时日吏部呈送官吏考功奏书,呈递宫中由陛下批阅。”

</p>

“待陛下御批后,由柱下使抄录两份副本,一份发还吏部,一份封存宫中。”

</p>

“万不成想抄录中出了错谬,又被吏部郎中给查了出来。”

</p>

“章尚书勃然大怒,言道明日要进宫弹劾柱下使。”

</p>

陈庆皱着眉头问:“这跟令弟又有什么关系?”

</p>

夜莺急切地说:“官吏考功名录人员十万不止,柱下使一个人怎么忙得过来?”

</p>

“全靠手下文吏和舍弟这般的弟子协助。”

</p>

“张苍被章尚书训斥一通,惊得魂不附体,回头把所有抄录人员全部叫到一处。”

</p>

“最后查出错谬处是舍弟与另一人所为。”

</p>

“大难临头,舍弟哪敢担这个干系。”

</p>

“双方争执不下,舍弟又与人厮打了起来。”

</p>

“却一时不慎,打碎了宫中的御砚。”

</p>

“张苍便以此为由,召来侍卫将舍弟下狱问罪。”

</p>

陈庆皱着眉头说:“令弟又不在官府任职,即使出了再大的疏漏,也不该怪罪到他的头上。”

</p>

“张苍这分明是自身难保,故此迁怒于人。”

</p>

“他不好过,也不让别人好过。”

</p>

“为人师者,德行为先……”

</p>

陈庆突然想起了什么:“你说令弟的师长是柱下使张苍?”

</p>

“嗯。”

</p>

夜莺抹着眼泪点点头。

</p>

她也知道张苍的行径令人不齿。

</p>

可世上哪有卖后悔药的?

</p>

“柱下使学富五车,精通律法、算学,师从荀卿,与李相、韩非有同门之谊。”

</p>

“奴家不懂那么多,别人说他好,奴家就以为他真的好。”

</p>

“还特意攒了一大笔钱财作为束脩,又托了人情,才让舍弟拜在他的门下。”

</p>

“没想到……”

</p>

夜莺哭哭啼啼地说:“奴家父母早亡,只剩下舍弟相依为命。”

</p>

“原本以为自己苦一些、累一些也不打紧,只要舍弟将来能出人头地,光耀门楣,我就算去了九泉之下对双亲也有个交代。”

</p>

“可现在……”

</p>

陈庆侧头打量着她。

</p>

夜莺悲泣不止,哀婉之情绝不似作假。

</p>

“你可真给令弟拜了个好师长呀!”

</p>

找谁不好,偏偏找上了张苍。

</p>

单提他的名字,可能很多人想不起来。

</p>

但一说勾股定理、《九章算术》,久远的记忆马上回浮现在脑海。

</p>

作为青史留名的大数学家,张苍的才学毋庸置疑。

</p>

秦朝时他就当上了柱下使,虽然不是什么大官,但掌管宫中奏书、典籍,也算是个职能部门的一把手。

</p>

结果这货后来不知道犯了什么大错,吓得弃官跑路,躲在老家隐姓埋名很多年。

</p>

首到汉军经过的时候,张苍不甘于庸碌一生,跑到刘邦面前毛遂自荐。

</p>

因为曾经当过柱下使的缘故,再加上本人确实才学出众,张苍以宾客的身份追随刘邦身边。

</p>

但这厮似乎命运多舛,又惹了一次大祸,差点被斩首。

</p>

多亏有人替他求情,这才赦免了死罪。

</p>

经历过这两次险之又险的波折后,张苍先后历任郡守、御史大夫、计相(财政大臣)、丞相。

</p>

位极人臣后十五年,张苍告病退职。

</p>

活了足足一百多岁后,才恋恋不舍地驾鹤仙去。

</p>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张苍的晚年活得实在太潇洒,太穷奢极欲。

</p>

此人一生共有妻妾百余人。

</p>

张苍只管播种,待妻妾怀孕后,就置之不理。

</p>

晚年老的掉了牙齿,便聘请数名奶娘,以人奶维持生命所需。

</p>

相比之下,陈庆的权势更胜一筹,生活作风却只能用清廉简朴来形容。

</p>

“侯爷,奴家也不知道张苍品性如此恶劣。”

</p>

“舍弟如今己被投入狱中,一旦明日早朝章邯上奏此事,什么都来不及了!”

</p>

夜莺眼巴巴地望着他。

</p>

陈庆沉思片刻:“你手下有靠得住的人吗?”

</p>

“先去张家宅邸外守着,小心他畏罪潜逃。”

</p>

夜莺目瞪口呆,倒吸了一口凉气。

</p>

“愣着干什么?”

</p>

“你以为张苍不会跑?”

</p>

“官吏考功名录何其重要?”

</p>

“上面随便勾画一笔,对于地方官吏来说,都关系着前程和性命。”

</p>

“章邯本来无过,却差点被张苍给牵累,怎会善罢甘休?”

</p>

“他为陛下修了那么多年皇陵,若是咬定了请治张苍死罪,难道还跑得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