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宁愿相信太阳打西边出来了,也绝不会相信陈庆会大发慈悲,带着同僚们‘赚大钱’。
</p>
钱没赚到,被他坑得血本无归、倾家荡产倒是大有可能。
</p>
就像咸阳勋贵豢养的商贾掮客炒作提货券,陈庆小施手段,就让他们跳楼的跳楼,跑路的跑路。
</p>
许多市面上流通的提货券从此不见踪影,百巧楼还白赚了不少。
</p>
而且嬴政可以肯定的是,陈庆绝对还有后招没使出来。
</p>
无非是那些商贾掮客体量太小,不值得他大费周章,故此才轻易放过。
</p>
“陛下,银行之事至关重要。”
</p>
“眼下……”
</p>
陈庆的话还没说完,就被嬴政打断:“寡人准了。”
</p>
“眼下内务府框架初创,百业待兴,正是……”
</p>
在惯性的驱使下,陈庆又说了半句,才诧异地抬起头。
</p>
嬴政神色淡定:“寡人记得你此前说过,银行有大利。”
</p>
“既然如此,你只管照着自己的意图去做。”
</p>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p>
“难道寡人还能不放心你?”
</p>
陈庆立刻垂下头去:“微臣定不负陛下所托。”
</p>
扶苏微笑着说:“本宫可以在您身边辅佐襄助,顺便瞻仰先生的手段。”
</p>
“多谢殿下。”
</p>
陈庆心思电转,很快就想明白了一切。
</p>
始皇帝的自信心极其强大。
</p>
哪怕公卿勋贵被坑得哭爹喊娘,他都不认为会动摇大秦的统治根基。
</p>
相反,自己放手施为的话,可以让他们爷俩见识一下很多来自后世的奇思妙想。
</p>
说不准哪一样就对江山社稷大有裨益。
</p>
某种程度上,陈庆也是如此对待下属。
</p>
有什么想法,但凡是靠谱的,你放手去做。
</p>
出了差错我给你担着,有了功劳我去给你请赏。
</p>
如果哪天内务府出现‘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苗头,那就代表着它开始僵化腐朽,离衰败不远了。
</p>
从咸阳宫出来,陈庆和扶苏结伴而归。
</p>
扶苏兴致勃勃地问着,银行有大利,利从何来?
</p>
陈庆笑而不答,只说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p>
揽储、放贷,单单这两样的话,连银行价值的1%都体现不出来!
</p>
现代社会当资本扩张到一定程度,成立自己的金融机构是必然选择!
</p>
后世所有的大型财阀,其根基都是以银行为核心!
</p>
它既是财团发展的催化剂,同时又是危难时的避风港。
</p>
如果在大秦,以皇家名义成立,众多顶尖豪门参与……
</p>
那真是让谁生,谁就生。让谁死,谁就得死!
</p>
当然,其中还有陈庆一点小小的私心。
</p>
光靠皇家内库拨付钱粮,投资一些短平快的项目当然没问题。
</p>
可是有许多是需要水磨工夫,持续投入多年还不一定能见成效,但不做不行的东西。
</p>
说不得要让宁腾这样的国朝重臣为大秦尽忠了!
</p>
——
</p>
次日。
</p>
陈庆早早去了北坂宫。
</p>
不出所料,内务府积压的事务许多都等着他亲自拍板,提前等候在此的不在少数。
</p>
“造纸工艺上下关节己经摸索熟悉,如今朝廷需求与日俱增,即使工坊昼夜不休,依然难以满足需求。”
</p>
“以下官推测,往后几年朝廷所需甚至还会翻倍,甚至更多。”
</p>
“兴建大型工坊,哦,不能叫工坊……”
</p>
杨宝搜肠刮肚,想要找到一个合适的词汇来形容心中的构想。
</p>
“工厂是吗?”
</p>
陈庆随口回道。
</p>
“对,叫工场恰如其分。”
</p>
“场地要大十倍、二十倍,机械要更先进、更专业。”
</p>
“为将来计,产出起码要提升至现在的三十倍往上,可保五年内不虞纸张缺乏。”
</p>
“兴建工场如今己经迫在眉睫。”
</p>
“今夏开始动工,年底前或许能生产出第一批新纸。”
</p>
杨宝忐忑地望向陈庆,担心自己奢望得太多了。
</p>
“看我干什么?”
</p>
“本官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