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长绪一听,登即满口答应,“大哥你放心,能安排的我都尽量安排。”</p>
这点他也是想到的,大舅兄他们虽安顿了下来了,但没粮没银钱,什么都没有,这要过冬,再到明年春耕播种到秋收,还有这许久呢,要什么都不做,那可过不下去。</p>
城外的施粥这些也已经停了,往后也不会随便有的,那也不是长久之计。</p>
要在这里生活下来,手里头是得有个活计干才是。</p>
徐老头听着,朴实的笑了笑,道:“阿妮也知道,咱老徐家就是普通的庄户人家,你几个侄儿别的都不会,就会种地,也就是一把子力气堪用了,多大能耐吃多少饭,妹夫费心,给介绍他们能干得了的就行!”</p>
这话可是实在,方长绪听着,也不由笑了笑,但心里却一点没嫌弃这大舅兄家是庄户人家。</p>
“大哥这说的哪里话?俗话说长兄如父,岳父岳母去得早,阿妮儿是大哥大嫂带大的,这情谊自然又不一样,咱们都是一家人,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侄子们的事就是我的事,谈何费心?”</p>
他要是嫌麻烦或什么的,那这些年,妻子没少托人带东西送回娘家去,他就不会也欣然同意并且还忙前忙后的张罗了。</p>
他说这番话,也是真心实意,不作假的。</p>
徐老头自然也感受得出来,自家人不瞒自家人,他也不说虚话。</p>
当下十分不好意思的又将其他几家的事说了,这帮着找活计的事,能帮到的还麻烦多安排到几份活才是。</p>
方长绪同样没有犹豫的点了头,“大哥放心,这事都交给妹夫了!”</p>
方氏是宜阳府数一数二的书香世家,在整个青州都是排得上名的,祖上没少出大官,但方长绪这一支家也只是旁支的旁支而已,跟嫡支那边,平常也不怎么走动的。</p>
能在这金玉坊住着,那也是他爷爷那辈的留下来的底蕴了。</p>
到他这里,也算不得什么。</p>
如今方长绪也只是府衙衙门里的一个小书吏而已。</p>
长子方长林和次子方玉明同样也在府衙当职。</p>
不入流,连品级都没有,只是比起普通人来说,到底也是府衙办公的公职人员。</p>
俗话说阎王好见,小鬼难缠。</p>
是以,知道的消息比一般人多点,门路也多点。</p>
其他的不说,在府城里找几个活计还是不在话下的。</p>
徐老头点点头,这心就放下来一半了,踏踏实实的跟小妹两口子唠起嗑来。</p>
作为徐老头唯一带着来的徐达骏,自然也是受到了格外的关照的,方长绪知道他念过几年书,便道小儿子方玉兴也正在念书,两人肯定志同道合有话聊,就让方玉兴带着徐达骏一起说话去。</p>
方玉兴便带着徐达骏去了书房,这货显然看到书本就成了个书呆子,拉着徐达骏就讨论起学问来。</p>
并不太想学习的徐达骏:……</p>
略显敷衍的应付着方玉兴,但显然这货也没有看出来,反而因为徐达骏的回应更加的兴奋起来。</p>
“你今年多大?你都读了大学和论语啦?我只熟读过大学,眼下正读论语呢。”</p>
“我十二。”徐达骏回他,心里头也略微有些心虚,熟读四书的可不是他,什么四书不五经的,物理化他还在行,这文科的东西,他看着也是有些头疼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