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锐深知属下这二百人战力有限,更没有实战经验,这时上战场几乎没有生还的可能,只能靠苦练来弥补。他让裴林负责骑兵阵列和战术,让王禀来负责射箭和刺杀。
在他心中很反感让宝贵的骑兵和战马去冲击对方装备弩箭和长矛严密防守的阵列,他要把自己的骑军打造成游骑军,是一种骑术过人、射术精湛、来去如风的骑兵,他们几乎不需要后勤的支持,能够在敌后长时间的作战。而在对敌时,不打无把握之战,不停地在远距离依靠射箭打击敌人排列整齐的阵列,同时派出小股部队从侧后包抄,积小胜为大胜,而敌人却不能反击,最终击垮敌人。
经过二十天左右的训练,军士们的骑术有了很大的提高,基本掌握了只用双腿控马的要领,并学会了由鼓声和哨音来传递的复杂命令,可进行简单的追击、撤退和包抄,虽然在进行一些较为复杂的阵形转换时还是会有坠马甚至受伤的情况,但刘锐认为是值得的。
战兵们在马上对固定靶的射击能做到三发一中,而辅兵持弩的成绩更好,有的可做到三发二中,这是因为弩兵可长时间的持弩瞄准,而不消耗体力,有先天的优势,但完成一轮齐射后,就需要几人协同了,一人射击,还需要二人专门上弦装箭,射速太慢,而且在实战中为了防止对方针对弩兵的冲锋,还需要战兵拼死保护,刘锐的想法是最终要淘汰所有的弩手,而让他们持弓作战,但这难度太大,需要时间,目前也只能这样了;可对移动靶的射击有时能做到五发一中,短短二十天,这已经是一个奇迹了,刘锐心想还要苦练,如果现在就要作战,只能多采用齐射来增加箭矢密度的方式来弥补。
目前在部队中有多达六成是辅兵,虽然技艺提高后有一部分的辅兵会转化为战兵,这个比例会下降,但刘锐认为部队中的每一个人的战斗潜力都应该被充分的挖掘出来,自己固然爱惜每一个辛苦训练出来的骑兵,可也必须要考虑到不同的作战方式,如敌阵已乱或敌军败退,需要冲锋,那就要毫不迟疑,他准备把这个任务交给辅兵来做,这个时候辅兵就变成了战场上的主力,而战兵反倒成了辅兵,可见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为此,他让王禀加强了使用骑矛和马刀的训练。
这二十天实打实的训练,大家都很辛苦,黑瘦了不少,因为所有人都知道他们练习的是以后上战场杀敌保命的本领,所以精神头还不错,有那么一点儿骑兵的意思了。
太子殿下在林奕的陪同下多次亲临军营观看训练,开始的时候很高兴,对大家勉励有加,赏赐了一些钱财,可后来却很少来了,来了也兴致不高,总是若有所思。
在全体放假一天后,刘锐安排了一次预计八天左右的长途训练,只带了六天的干粮,去程和返程各有一天没有吃的,地点是永安以北黄河以南的区域,为了模拟敌后长距离的快速奔袭,只携带了一些驮马运送必需的物资,而没有准备大车。
一路上刘锐安排了很多的科目,让甲乙二队互为假想敌,进攻与防守,偷袭与反击,最基本的原则一旦遇到敌情是要快速反应,迅速采取反制措施,决不与敌人缠斗。
比如两军相遇,如敌方多于我方,就会迅速撤退,如敌穷追不舍,就组织优势兵力迅速回击消灭敌军突前的小股部队,然后脱离接触,如此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