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中秋将至(1)(1 / 2)

又过了两天,河面的水面就撤下去了很多,河水也重新清澈了起来。漫水桥重新露出了水面,地面上的积水也都干了。

再看看荷塘、鱼塘,整个庄园的花草树木,也都恢复如常,并且更加的生机勃发了。

鱼塘里的鱼肥了,荷塘里面的荷花也谢了,长满了莲蓬,但是莲蓬还小。

又一个月过去,八月初了,鱼塘里的鱼也长得肥美了,是可以卖了的了。

天悦酒楼家依旧是第一个客户,然后青石镇上的各个酒楼也纷纷来订货。接着是临近镇上的酒楼,花溪村,还有临近村镇的地主、富户要吃鱼,也都到苏菱家的鱼塘来购买,有买的多的,苏菱家还会负责免费送货。

卖了几天鱼,苏菱就做主往鱼塘里补了些鱼苗。因为鱼养的好,销售的势头也看好,苏菱的胆子就更大了一些,她还另外还添了虾苗和蟹苗。

这个季节,庄户人家的菜园子里出产丰富,但是他们的饭桌上,并不见得就会增添菜品。因为天气热,而去年的柴禾到这个时候,也该省着烧了,所以,这个时候庄户人家的饭桌上,是蘸酱菜唱主角。

苏菱家里一向是比较注重饮食的,更何况苏母还怀着身孕,不能吃凉的,几个小孩也在长身体,所以苏菱家里每餐都会有热菜。

天气热,刚出锅的热腾腾的高粱米饭不好下肚,庄户人家的主妇一般会准备半盆凉水,将高粱米干饭从锅里捞出来,直接放进凉水里。过一遍凉水还不够,一般要过两遍、甚至三遍的凉水,这时候的高粱米饭吃起来最为爽口。

饭食上,苏父是最“好打发。”的,从菜园子里新鲜摘下的大葱,去掉葱头的泥土和须子,用井水冲洗干净,然后破开葱管,将里面也许有的粘液去处,蘸上从酱缸里捞出来的大酱,不需要别的,苏父就可以吃上整整四碗这样的过水高粱米饭。

当然苏母也现在不会让他这样吃了,以前家里日子不好过时能吃上这样一餐是不错,但是现在家里有了刘婶,刘婶跟着苏菱和苏母学习,做出来的口味也渐渐偏向于苏家一家人的胃口了。

冯氏还是继续膈应着,这次的暴雨她和苏勤都不打理自家的庄稼,苏爷爷一到下雨天就腰酸背痛的,这都是长年累月劳作的结果,连自己家的庄稼都顾不上了,又怎能帮他照料,最后还是苏父领了长工把地里的水给放了出去。

但是苏父自己一人管理这几十亩地,还有那么多的鱼塘荷荷塘,心思也放不了那么多在这上面,让人告诉苏勤一声,让他把那些倒下的庄稼都给扶一下。

苏勤这会可算是美了,好不容易从梁氏那挖来了一点银子,就立马到镇上的迎春楼找相好去了,足足在那呆了几天,连家里的事都不管了,知道银子花没了,又被人家赶了出来,这才想起要回家。

出去时苏勤之说是去朋友家,冯氏对此也没有多疑,这会苏勤回来一见自家的庄稼倒地的倒地,被淹的被淹,就和冯氏吵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