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咱没养过鱼,也没种过藕,这个到时候,藕还能请人,但是鱼怎么办?这还是头一次见有人养。”苏东道。
“哥说的对,这肯定得请人。就是咱们会,咱们也忙不过来啊。”连蔓儿就道,“我打算,种藕这边,咱最少也雇两个熟手的长工带着,而养鱼这里咱爹急要辛苦一下了,这鱼我知道怎么养,但毕竟没有养过,只能靠咱爹自己摸索,我在一旁指导着了,其他的是雇长工、还是短工,这咱可以慢慢商量。”
“种地这边,至少也得雇两个长工。”苏父想了想,就道。苏菱家现在也有十几亩地了,而且还要再买,如果他要是去养鱼了的话,地里的活肯定是忙不过来。
“我大概算了算,买地、买鱼苗、买藕种啥的,再加上雇工,咱家现在的钱都足够。只是还得再盖一些房子给这些个工人住。”苏菱说道,在提出这个计划之前,她已经做过预算了。“那现在大家伙都同意不,还有谁有意见不?”
“同意。”
“没意见。”
众人一致通过了苏菱的提议。
当天,苏父就请来了村里的村长,说了要买下河岸大片荒地的事。
那片地在那荒着,有人肯买,村长自然高兴。
紧接着,就是丈量土地。河岸的大片荒地,离着苏菱家也没多远,干脆就一同买下了地瓜地到苏菱家的这一大片的荒地。丈量下来,一共是五十亩地挂零。
“都买下来。”苏菱决定。那些连鱼塘也不能挖的地方,还可以种树,总之不会浪费,而且将地整片地买下,以后也方便管理。
有了这样的决定,第二天,除了了村长外,苏菱还特定请了村里几位德高望重的族长和牙侩,牙侩还特地的带来一个衙门的官吏,就此写下了文书,盖上了章。
苏菱只花了不到三百两银子,就将五十亩挂零地都买了下来,其中还包括了置办酒席、办地契、牙侩的中人钱以及必要的打点费用。
那被请来的县衙官吏很是做人情,一笔下来,将这段河道都写入了地契之内。
这样,河岸起到苏菱家的一大片土地就是苏菱家的了,而请来的官吏也很懂的做事,还把靠近荒地的这半条河道都写进了契约里,这样这些都成了苏菱家的财产。
拿到了地契之后,苏菱就带着纸笔,和苏东一道,将整片土地的平面图描绘了下来。之后,就依照土地上原有的被冲刷出来的坑,因地制宜,规划出了四个鱼塘。
四个鱼塘,仅占土地很少的一部分,这是第一期工程。毕竟是第一次挖鱼塘养鱼,盲目地扩大面积并不是明智之举。
这四个鱼塘,既是第一期工程,也是实验工程。等这四个鱼塘成功了,整条养殖和销售链成熟了,再扩大面积,到时候才是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