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bs;&bs;&bs;众人全都惊讶的看着这位,心说够狠辣的,对突厥怨气这么深重吗?
&bs;&bs;&bs;&bs;谁说不是呢,只有真正遭受过白眼的,才知道攒来了多少委屈,敢怒不敢言,现在好不容易逮到机会,能不发泄下?
&bs;&bs;&bs;&bs;谁成想薛礼突然抚掌大赞,“刘尚书好计谋!我们可以派人去跟大唐接触下,到时候让开条小路,让大唐过去直袭突厥,也许突厥知道了疼痛,自然就知道出兵支援了。否则空口白牙,颉利未必在意我们的死活。”
&bs;&bs;&bs;&bs;这时有人站出来提醒道:“相国不可,太冒险了。小心假途灭虢之祸。”
&bs;&bs;&bs;&bs;梁师都也觉得不可取,“相国,此计太险了,还是先看看突厥来不来援再说。”
&bs;&bs;&bs;&bs;薛礼笑了,“陛下,臣当然知道假途灭虢的典故。所以我们可以只放过万,哪怕三千人过去,只要给突厥找点乱子就够。”
&bs;&bs;&bs;&bs;这个嘛……
&bs;&bs;&bs;&bs;薛礼趁机加了把火说道:“陛下,我们梁国夹在两个强国中间,稍有不慎就是灭顶之灾。想要从中谋得生存,就得左右摇摆,不能彻底得罪死了其中方。哪怕现在大唐恨我们入骨,但能不正面开战,我们还是谈谈的好。只有两边都虚与委蛇,方能安然从两边都获取利益。”
&bs;&bs;&bs;&bs;“现如今,大唐东北幽州遇到颉利的威胁,他们想出兵北上袭击突厥,解了幽州的困难。说明大唐也着急,并非专门为我们而来,于是我们就有机会从大唐牟利了。派人跟他们谈,哪怕是谈不拢,也可以拖延时间。”
&bs;&bs;&bs;&bs;梁师都眼前亮,“有理!相国言,解了疑团,难怪两国无故兴兵,原来是在幽州有事。哈哈,我有相国大才,何愁梁国不兴?”
&bs;&bs;&bs;&bs;兵部尚书好奇问道:“相国年纪轻轻,就能有此见识和妙计,了不起,真不知师承哪位高人?”
&bs;&bs;&bs;&bs;薛礼笑了,心说还不忘探我的底细?
&bs;&bs;&bs;&bs;“哪有什么师承,不过是自幼靠着家学多读了些书罢了。此计不算什么,早在汉朝的时候就有人这么干,名曰‘养寇自重’。”
&bs;&bs;&bs;&bs;养寇自重?有点学问的听过,但大老粗们就未必了。
&bs;&bs;&bs;&bs;薛礼简单介绍了下,说当初有割据藩王,故意在治下培植草寇做大,然后跟朝廷要钱要粮去剿匪,可剿匪总不利,就直要直剿,其目的就是不停的吸朝廷的血,养肥自己的封地。
&bs;&bs;&bs;&bs;现在梁国夹在两个大国中间,虽然岌岌可危,但福祸相依,未必不能左右逢源,做大做强。
&bs;&bs;&bs;&bs;听完薛礼的妙计,梁师都大喜,越发信任这个年轻人,简直就是上天派来兴盛大梁的。古有刘邦得张良,今有我梁师都得薛礼。来人,赏相国黄金千两,美女十名!
&bs;&bs;&bs;&bs;薛礼欣然谢恩,同时派人去接洽唐军,另方面派人去跟突厥求援。
&bs;&bs;&bs;&bs;实际上,这两拨人都是薛礼自己人,他要搞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什么养寇自重,就是忽悠梁师都吸颉利的血。到时候梁国归了大唐,可不都是大唐的物资吗?
&bs;&bs;&bs;&bs;原本薛礼来到梁师都身边,是想架空这厮,然后除掉他,带领梁国集体投降大唐的。可后来在梁师都这边发展的很好,薛礼决定先让梁师都多活些日子,将来有用的时候再杀也不迟。
&bs;&bs;&bs;&bs;自己做到了宰相,盐川郡、朔方郡的军政把抓,也不怕梁国人祸害百姓,自己打着为梁国的旗号,大力发展民生,把这里治理的井井有条,那么梁师都就不再是祸害了,只是个吉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