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谁敢给我当老师?(2 / 2)

&bs;&bs;&bs;&bs;“行了吧老爹,天骂我八百遍逆子。我这表字没起呢,要不就叫逆子得了。不知道的,还以为我多么不孝顺呢。”

&bs;&bs;&bs;&bs;在屋里的萧夫人听了,忍不住笑着说道:“大郎,你这张嘴呀,早晚要把你爹气个好歹来。跟别人家的孩子比,你确实是不孝的。”

&bs;&bs;&bs;&bs;萧锐却不同意,边给老爹推拿顺气,边申辩说:“我最瞧不起那种父母说什么就是什么,唯唯诺诺的人了。我认为:人类的进步,就是从下代不听话开始的。试想下,如果这世上历来都是子承父业,子唯父命,那我们现在岂会是大唐?应该还是三皇五帝,或者西周时期。”

&bs;&bs;&bs;&bs;“歪理……尽是歪理!悔不该让你出去游历几年,学的什么歪理邪说。明日,明日我就回长安,给你请最好的先生过来,好好教教你道理。”萧瑀似乎意识到了问题。

&bs;&bs;&bs;&bs;萧锐笑了:“长安城哪个夫子敢来教我?您就不怕我把人家气坏吗?最好请个年轻些的。对了,才学不如我的,我不要。二弟,去书房,拿张我练字的随笔过来。”

&bs;&bs;&bs;&bs;“好的大哥,哪张?”薛礼问道。

&bs;&bs;&bs;&bs;“随便哪张。”

&bs;&bs;&bs;&bs;薛礼转身去书房,挑了自己最喜欢的张。

&bs;&bs;&bs;&bs;萧锐还在得意的自夸着:“老爹,我这里有首诗,您拿去张贴在咱家门口。长安城谁若是能写出首,超越我的,我甘愿拜他为师。否则的话,呵呵,他们不配当我的夫子。”

&bs;&bs;&bs;&bs;“大言不惭!长安城随便找出位,都足矣教你,国子监的孔颖达、颜……”

&bs;&bs;&bs;&bs;“大哥,这首客行怎么样?我最喜欢的就是这首,字好,诗更好!”薛礼拿着张练字的宣纸跑了出来。

&bs;&bs;&bs;&bs;看到字帖的瞬间,萧瑀愣住了,这是什么字体?四面八方锋芒毕露,仿佛扑面而来种锐金之气,晃眼!让人不忍直视。

&bs;&bs;&bs;&bs;“义父,大哥这字是专门配这首诗而创的。最珍贵的还是这首诗,据说大哥能将武学化入诗句之中,可惜我资质有限,只能看到其中的客浩然气,读不出武学。”薛礼崇拜的解释着。

&bs;&bs;&bs;&bs;“什么?二哥,你说的是深度?这诗篇里还有武学?那定十分高深,我能不能学?”年纪最小的萧钺满满的好奇。

&bs;&bs;&bs;&bs;萧锐把按住了傻弟弟的脑袋:“边玩去,我早给你检查过根骨了,你不适合习武,习文还差不多。”

&bs;&bs;&bs;&bs;不舍得看着这副客行长卷,萧锐叹息道:“这是我酒后时技痒,偶得的副。少有的精气神合作,再写出来就难了。我没想到你小子真大方,这要是张贴出去,不怕被人偷走吗?”

&bs;&bs;&bs;&bs;“啊?那我换张!”薛礼连忙收起。

&bs;&bs;&bs;&bs;“不用,既然拿出来了,就是缘分。再说了,我就不信,这天下还有谁敢到宋国公府偷东西?老爹,这首诗怎么样?点评下?”

&bs;&bs;&bs;&bs;“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萧瑀句句的念了出来,念着念着,竟不自觉从胡床上起身,声音也越来越大,传遍整个院子,股豪迈之气,从名文臣的口里传来出来。

&bs;&bs;&bs;&bs;走到大门口的大唐双黑,听着那诗句,同时定住了脚,不通诗文的他们,此刻竟然显得有些出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