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过往经验,以防宝子们看不懂这段很长很长的商战剧情。</p>
作者拆分开来详细总结一下。</p>
对金融完全ok的少爷小姐们可以忽略啦,其他读者大大有兴趣可以看看。</p>
如果有问题随时和作者说,只要网不出问题,绝对及时回答上来。</p>
ok</p>
那我们先来看step1</p>
傅氏通过离岸基金先在二级市场融券做空主角公司「鑫妍生物」。</p>
同时买通媒体放大利空——新药3期临床数据“疑似数据完整性问题”。</p>
股价下跌,市值蒸发。</p>
2 伪援</p>
耀锋控股以“白衣骑士”姿态出现,提出:</p>
以可转债方式注资,票面利率1,转股价较现价溢价10;</p>
条件:耀锋系获得董事会两个席位,并托管「鑫妍生物」全部销售网络。</p>
表面:共同对抗傅氏。</p>
实际:债转股后耀锋系将成为第一大股东,并配合傅氏分割核心资产。</p>
step2</p>
镜像公司</p>
安总在海外(bvi)注册“irrorx”反向收购一家纳斯达克壳公司。</p>
用换股方式把「鑫妍生物」的海外专利与cdo订单打包注入壳公司。</p>
完成“体外二次上市”。</p>
资金路径:用鑫妍生物账面现金→购买qdii通道→出境→增资irrorx。</p>
目的:把最有价值的资产先搬离港股主战场,降低被“逼仓”风险。</p>
在公司章程中紧急增设“股权摊薄条款”:</p>
任何单一股东持股>15即触发全体股东以1:1比例免费获得认股权证;</p>
同时员工离职补偿金提高至5年薪酬。</p>
当然本来设高管的就可以了,不过前面也说过,我们安总良心比较好。</p>
让耀锋系无法通过二级市场举牌快速控股;若强行改组董事会,须付出天价补偿。</p>
step3</p>
“利空兑现”反向轧空。</p>
主角提前与两家独立cro(合同研究组织)签订补充试验协议。</p>
并把原始数据同步给fda与ea。</p>
监管官网“无意间”泄露“即将获得突破性疗法认证”的消息。</p>
又联系了傅氏的几家对手量化基金。</p>
傅氏做空仓位被迫回补;股价单日暴涨46,触发两融平仓线。</p>
国内机构被攻击,国外基金还被挤仓,里外不是人,现金根本不够用。</p>
再加上私募产品赎回潮。</p>
彻底被拉下神坛。</p>
step4</p>
“可转债对赌嵌套”</p>
主角与耀锋系签订的可转债协议内暗藏“对赌条款”。</p>
若鑫妍生物股价在30个交易日内有3日收盘≥转股价150,则转股价自动上调50。</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