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们不仅是钢铁的象征,更是希望的图腾!战士们围着这些钢铁猛禽,激动地抚摸着冰冷的蒙皮,欢呼声此起彼伏。</p>
随后的日子里,周家楼机场变成了永不疲倦的“枢纽”,吴团长看着几乎不间歇的起降,瞠目结舌地对师长感叹。</p>
“我的乖乖!师长,您说这华联……怕是比刮地皮的国民党还要富上百倍吧?”</p>
“您瞧瞧!昨晚扎堆来了近二十架大家伙(运输机),这才半拉下午,天上呼呼又过了三十架!”</p>
“卸下小山似的箱子袋子,屁股一冒烟又飞了?真跟不要钱的大水车一样啊!”他看着跑道上络绎不绝的“铁鸟”。</p>
难以想象这是在与日军浙南大战的背景下完成的。</p>
“不是说小鬼子发了疯要踏平浙南吗?我看他们(华联)咋还有这么大富余,往咱们这儿猛灌呢?”</p>
师长吸着烟斗,望着繁忙的机场,眼中既有欣慰也有一丝思索。</p>
“是啊,财力雄厚的超乎想象,不过这正说明中央的判断:江北这条线,必须抓住,机场就是支点!咱们也得争气!”</p>
旁边另一位参谋插话:“师长,咱啥时候能有自己个儿的战鹰?听小道消息说,陕北那边好像已经攒下几架了?”</p>
师长在周家楼亲自督建机场两日后,中央的新命令如同鼓点般传来。</p>
新四军各师接到了自成立以来最为大胆、规模空前的作战指令:在江淮流域(苏北、苏中、皖东)发动大规模破袭战与战略反攻!</p>
这份命令的背景非同寻常:一则浙南国军面对日军倾尽全力的疯狂进攻已显颓势,放弃浙南几成定局。</p>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p>
必须用行动呼应支援,打击日军侧背;二则,华联在周家楼的成功投入证明了江北航线的巨大价值与可行性(必须牢牢守住并确保其安全)。</p>
三则,更在于“财神爷”的兜底——宋天在离开前(被迫返回总部后),特意指示将原计划用于支撑浙南战场的大批战略物资,尽数转运江北。</p>
这些堆积如山的武器弹药——超过五万支新旧步枪(包括毛瑟98、春田等)、数千挺轻重机枪(勃朗宁、g42)、五百多门各式迫击炮、山炮、野战炮及海量弹药、药品……源源不断地从濒临撤退的笕桥机场通过巨型运输机接力运抵江北。</p>
这些宝贵的物资,瞬间让新四军各部的装备水平完成了堪称“鸟枪换炮”的飞跃!</p>
在笕桥机场的最后几天,局势已趋明朗,第三战区长官部最终决定放弃浙南。</p>
华联空军部长吴建伟将军对此感到遗憾但无能为力(毕竟主角是国军)。</p>
他深知制空权在手,防守有希望,然而顾祝同麾下派系林立、互相掣肘的痼疾使得协同防御成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p>
吴建伟当机立断,调动所有能飞的运输机(甚至包括部分轰炸机改装),展开了可能是二战史上最紧张的“空中大搬家”。</p>
昼夜不停地将储存在浙南的全部航空油料、弹药、零件甚至部分整备的地勤人员,抢运至尚处于半成品状态的周家楼。</p>
在此期间,华联的战斗机部队(主要为p-51野马、p-47雷霆)发挥了决定性作用。</p>
它们几乎以孤鹰搏群狼的姿态(数量上略少),凭借压倒性的性能优势,牢牢压制了江南地区的日军航空兵,为浙南国军的撤退、特别是江北大搬家行动,撑起了一方脆弱的天空。</p>
正是他们的浴血奋战,才使得日军地面部队的推进屡遭迟滞,无法迅速合围,为新四军接收物资争取了宝贵的时间窗口。</p>
喜欢反攻从野人山开始!请大家收藏:()反攻从野人山开始!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