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进山的是苏润麾下的特种士卒。</p>
他们带着大夫、猎户率先进去,将蛇、狼、大虫等野兽一网打尽,顺便将一些毒草、药材等扫荡回来。</p>
而壮劳力则以村落为单位,在以卢远为首的官吏差役带领下,从山脚往上,砍树的砍树,开道的开道,忙活得不亦乐乎。</p>
苏润带着马辉和苏行,坐在山脚下李氏的粥棚里,边处理政务和应对突发情况,边看着众人干活:</p>
男子拿着斧头砍树,女子也带着孩子在后面帮忙除草。</p>
到了饭点,一大家子坐在一起,将干粮拿出来,配着山脚粥棚的粥水,一顿饭就打发了。</p>
偶尔特种士卒打到野猪什么的,苏润还会让人留两头,给李氏送去,煮成肉粥,给百姓补补油水。</p>
这种情况下,百姓热情更是高涨,一个个为了自己的田地,埋头苦干。</p>
同样的,山匪为了减轻罪行,也不知疲惫的搬运木头。</p>
特种士卒就更不用说。</p>
军令如山,苏润一发话,一群人上山就是干,一个顶仨。</p>
连苏二宝都吭哧吭哧,从早到晚,累的回去倒头就睡,然后第二天继续。</p>
对此,苏润忍不住感慨:</p>
“自讨苦吃!”</p>
真是家里有田不种,跑来永宁从军开荒。</p>
不过孩子自己喜欢,苏润也没什么意见,转身就心满意足地牵着媳妇回去睡觉。</p>
众人效率甚高,山脉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从山脚秃往半山腰。</p>
不过短短六七日,翠微县南侧的丘陵,该秃的地方就全秃了。</p>
见状,苏润留了千余人挖梯田,剩下的人继续往下一座山进发。</p>
与此同时,翠微县内改建出来的造纸坊、木雕坊等,也开始运作。</p>
城外堆积如山的木头,被有序拆解。</p>
树皮、竹子运去造纸,剩下的木头分送各处,或做木雕木梳、或打家具,更多的则是被烧成木炭,运往各处售卖。</p>
至于剩下的边角树枝,就变成了柴火,低价处理了。</p>
“终于进帐了,不容易啊!”卢远终于松了口气。</p>
毕竟这些日子,银子花得如流水,偏生没有进账,引得卢远每次看账本都提心吊胆的,晚上连觉都睡不好,生怕扛不住这一县百姓的未来。</p>
为此,他看苏润都顺眼不少。</p>
截止十一月上旬的最后一天,两处山脉都已经开荒完成。</p>
而预想中,图纸与实际开垦出来的梯田,数量不一致的情况,的确出现了。</p>
但却是好事:</p>
两座山脉的梯田,都比预计的多了两三层。</p>
苏润不打算把这些田地卖掉。</p>
他根据农官的建议,将这几层梯田种上茶树和珍贵药材,由官府雇人打理。</p>
茶树生长需要三年,药材种植又需要专业技能,一般百姓不行,可官府却是不怕的。</p>
苏润就地选才,将翠微县一名药材种的最好的大夫,点了农官。</p>
至于其余梯田?</p>
虽然勘探过后,只有三分之一适合种水稻。</p>
但油菜也是不错的经济作物。</p>
知晓油菜会由官府收购榨油,百姓并没有异议,很平静的接受了这个事实:</p>
不管种什么,只要地不空着,他们就没意见。</p>
何况十一月正是种油菜的好时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