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廿七。</p>
清晨。</p>
京城外的古道上,人流如织。</p>
会试后的长亭之内,亦不乏折柳送别,执手相看泪眼之人。</p>
其中,规模最大,最引人瞩目的,自然是苏家。</p>
一家二十八口,浩浩荡荡站在道旁送别,还带着不少小厮婢女。</p>
光是马车、轿子就列了一排,虽然很礼貌地挪去了旁边,没堵着路,但这么一大票人,着实吸睛。</p>
大家长苏安福站在最前头,左右两侧分别是苏兴旺、谢天恩以及苏润夫妇。</p>
而他们对面,则是五个意气风发的少年郎。</p>
其中,年纪最大的苏一忠不到十八。</p>
而年纪最小的苏一义只有十三岁。</p>
剩下的苏一信和苏大宝兄弟俩,也不过十四、五。</p>
出发前,谢天恩特意让他们脱下了往日的锦衣,改穿灰仆仆的麻衣,免得被人惦记上,引来不必要的麻烦。</p>
连苏远河准备的马车,如今也换成了一辆不起眼的骡车。</p>
因而,此时苏一忠五人的组合,让人一眼看去,好像长兄带着四个不懂事的弟弟,外出逃难一般。</p>
拄着拐杖的苏安福,面带欣慰,目含期待,但依旧难掩担忧地叮嘱道:</p>
“一忠,你年纪最大,出门在外要照顾好四个弟弟,遇事不要冲动,不可争强好胜。”</p>
“爷爷放心,一忠谨记于心。”苏一忠作揖应声。</p>
身为长房长子,他沉稳的性格完全继承了苏远山,从来不让人操心。</p>
苏安福明显对他很放心,见状,微微颔首,继续交代:</p>
“家里不指望你们出去这一趟,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儿。”</p>
“平平安安出去,平平安安回来,千万不要错过八月份国子监招生!”</p>
这机会来之不易,他侄媳妇费心,他们也得懂得珍惜才是。</p>
五人纷纷点头应下。</p>
之后就轮到了苏兴旺。</p>
他没什么废话,只道:</p>
“记住昨儿答应的,隔几天就捎封信回来报个平安。”</p>
虽然是放他们出去游学,但也不是放出去就不管了。</p>
说句不好听的,要是对他们的去向一无所知,万一出事,寻都不知道从何处寻起!</p>
苏二宝性格爽利,跟这个痛痛快快的小叔公一直很合拍。</p>
当下,他就拍着胸脯道:</p>
“三天一封信,二宝绝对忘不了!”</p>
之后就是谢天恩和苏润夫妇俩。</p>
谢天恩自是不必说,眼前全是自己养过的崽。</p>
如今他们一出门就是几个月,谢天恩别提多不舍了。</p>
只见他甩着大粉色小手绢,挨个摸过自家崽子:</p>
“公公把银两都给你们带够了~出门在外~该花就花~千万别省着~亏了谁都不能亏了自己~”</p>
“遇到危险也别怕~暗处有人保护你们~”</p>
“还有你们靴子里的匕首~手腕上的暗箭~该用就用~命才是最重要的~”</p>
“别忘了公公还在京城等你们回家呢~”</p>
谢天恩是真稀罕家里这几个崽儿。</p>
给金给银不说,出门前几天,不仅特意找徐鼎帮忙弄了暗器,还跟李氏她们一起做了几双能内嵌匕首的靴子。</p>
这是生怕这几个小辈跟人打架的时候,没有趁手兵刃啊!</p>
鉴于谢天恩太过溺爱苏家几个小辈,以至于苏一忠他们在谢天恩面前,一个比一个放松。</p>
苏大宝难得说起大话:</p>
“公公放心,大宝一定好好游学,回来就进国子监读书,来日跟小叔一样读出名堂,定让公公脸上有光!”</p>
苏二宝更是无所顾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