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黑时,考卷文字模糊,考生们尚且有心情调整状态,甚至会打个盹,弥补早起的困倦。</p>
但随着夜色褪去,考场中渐生骚动。</p>
辰时初,一声哭嚎响彻考院:</p>
“爹!娘!孩儿不孝啊啊啊!!!”</p>
半个考院的人都被惊动。</p>
大量差役冲向发声号舍,维持秩序。</p>
而有共鸣的考生也再憋不住,哭的嗷嗷的。</p>
有人绝望张嘴谴责:</p>
“五个圆?一个方框?这是人能出的题吗?大炎人何必为难大炎人?!”</p>
别说心态差的考生崩溃,连端坐考舍之内的孔楼,都感觉尸体暖暖的,有种微死的错觉。</p>
实不相瞒,他看到考题第一眼,脑中便浮现两个大字:</p>
完了!</p>
那一瞬间,孔楼连自己六元及第的梦想都不记得了,一心就想着怎么才能把文章作出来,免得试卷曳白,连贡士名额都拿不到。</p>
连素有神童之名的孔楼都这样,其余人的反应也就不算过激了。</p>
不多时,差役拖走了几个心态崩溃的举子。</p>
吏部尚书易和光又亲自带人下来转了一圈,总算稳住秩序。</p>
至于揪出来的那几个扰乱考场的考生,易和光也没太追究,轻拿轻放罢了:</p>
谁让他想了一晚上,都没想出那五个圆圈怎么破题呢?</p>
连一部尚书都傻眼,何况这些举人呢?</p>
考场逐渐安静下来。</p>
孔楼稳住心态,先将题目总体浏览一遍,然后将最抽象的两个图形题目放在一起,开始分析。</p>
要说出身书香世家,就是有优势。</p>
孔楼连分析题意,都是结合了十名主考官的喜好来的:</p>
“刑部张尚书为人公正低调,不爱出风头,这题目必然不是他出的。”</p>
“秦祭酒素有才名,更喜欢从立意上区分考生学识,多年来出题时,都偏爱史论,这题不像秦祭酒的风格。”</p>
“古翰林为人要古板一些,不会有如此巧思。”</p>
……</p>
他一一分析,一一排除,最后不得不把目光落到自己两位好友身上:</p>
“璨之这家伙,素来想一出是一出,一般人都摸不到他脑回路,这题不会是他出的吧?”</p>
“这家伙难为楼,都难为到会试上了?”</p>
孔楼第一个讹诈梁玉,嫌弃并背后说了梁玉半天坏话。</p>
等说够了,他才叹气道:</p>
“算了,这家伙虽然奇奇怪怪,也挺招人嫌,但不够聪明,还出不了能难倒楼的题目!”</p>
“如此看来,就只剩下子渊了!”</p>
猜到这里,孔楼发现了事情的严重性。</p>
他揉着额角叹气:</p>
要是子渊出的题,那他就更没希望了!</p>
因为子渊的行事作风完全异于常人。</p>
璨之的心思,他还能猜猜。</p>
但要是子渊?那他只能省省了!</p>
因此,他直接放弃了所谓的最正确答案。</p>
盯着这五个圆和一个方块,思索片刻后,孔楼先用排除法排除掉了最明显的陷阱:</p>
“绝对不是答天圆地方,若是这么回答,必然中了子渊圈套。”</p>
子渊根本不可能一个理念出两道题。</p>
他不了解题意,还不了解子渊吗?</p>
抱着这个理念,孔楼从五圆的‘五’入手。</p>
很快就在四书中,锁定到了《孟子·滕文公上》:</p>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p>
“君臣、父子、夫妇、长幼、朋友,此乃人之五伦。”</p>
“伦通轮,所谓轮者,圈也。”</p>
“如此,至少能自圆其说了。”</p>
孔楼提笔落下提纲‘五圈者,五伦之象也’。</p>
至此,他心头的巨石总算是搬走了一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