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你可长点心吧!(1 / 2)

柳玉成这些日子忙得脚不沾地,没时间与苏润等人商议朝政大事。</p>

所以苏润并不清楚朝中情况。</p>

不知内情不能乱说。</p>

尤其此事牵连甚广,现在有点风吹草动,就可能牵连诸多人命,苏润更是谨慎,不愿意惹火上身。</p>

因此,他避而不答,出言反问:</p>

“佑璋,如今朝中是个什么局势?”</p>

赵翊将银钱交给贴身侍卫,然后拉着苏·知音·润,一顿输出。</p>

他小嘴叭叭的:</p>

“子渊,我跟你说,那范兴文可真不是个东西,他竟然是是大蕃王族,几乎跟朝中大小官吏都有结交。”</p>

“好在父皇英明,皇兄睿智,这才……”</p>

赵翊虽然夹杂了些私人恩怨,顺嘴把范兴文骂了个狗血淋头,但也把事情说的很清楚。</p>

苏润很快就弄清楚了大概情况。</p>

范兴文年过半百,自先帝时便在大炎苦心经营,数十年下来,力量实在不可小觑。</p>

若非姚广刻意针对苏润,误打误撞撞到宋修齐手里;</p>

苏润拿出的火器又的确能左右战争胜负,范兴文实在担忧,也不能短短半年就栽了。</p>

毕竟当年,即便是亲赴清河的赵叡,都没敢把贪污弊案往通敌卖国的方向想。</p>

任谁也料不到,大蕃王族竟然潜伏大炎四十余年,还做到了六部尚书的位置!</p>

虽然朝中数得上数的重臣,比如三公、五部尚书、镇国公等手握兵权的人都没有被腐蚀,但依旧牵连甚广。</p>

别人是拔出萝卜带出泥,但大炎这次却是壮士断腕驱邪毒,元气大伤。</p>

真叛国的少,涉水的官员太多。</p>

如果全按律法惩处,那朝堂上就没几个人了。</p>

但也不可能不惩处。</p>

何况,此消彼长,现在正是稳固皇权的最好时机。</p>

熙和帝和太子都不愿意放过这个好机会。</p>

有些鱼肉百姓已久,但以往碍于种种原因,都没能顺利发落的氏族,这次也顺手处置了。</p>

削爵、罢官、贬职、发配、斩首……一道道命令下去,京城中哭声震天。</p>

官职空缺,父子俩趁机提拔了不少品性上佳的官吏上来。</p>

宋修齐以礼部侍郎之职暂代户部尚书。</p>

想来,等此事落下帷幕,他便会正式接任户部了。</p>

而秦镶的两个儿子,以往一个是正四品鸿胪寺卿,一个是正五品翰林院学士,俩都不是什么重要官职。</p>

但此时,一个平调去了通政司,掌管内外章奏和臣民密报之事;</p>

另一个则是调去了大理寺,随大理寺卿一起审理此次案件。</p>

连军功勋贵们把持大头的五军都督府,赵叡都趁机分了一杯羹,将部分军权转移到了心腹冷云手上。</p>

料想,若此事能顺利收尾,大炎朝政也可清明许多。</p>

故熙和帝和太子赵叡顶着巨大的压力,给朝廷换血。</p>

如今,唯一的问题就是:</p>

如何处置众多被蒙骗的官员?</p>

“佑璋,你可听说过议罪银制度?”苏润很快想起了这个有利有弊的法子。</p>

议罪银制度是针对犯罪官员设立的。</p>

主要是根据犯罪情节的轻重,以不同数额的银两来免除一定的刑罚。</p>

这办法,可以为一些官员提供改过自新的机会,也能填补国库空虚。</p>

但若是控制不好,更会加剧官场腐败,乃是一把双刃剑。</p>

苏润将议罪银的利弊一一说明,又提醒道:</p>

“这办法,破例一次可以,但就怕成了习惯,反而对大炎不利。”</p>

“何况,那些被骗的官吏中,也不乏有仁心、有作为的官吏,他们若是家底不丰厚,不见得能拿出银子来。”</p>

“对这些官员,还是得有另外的处置措施。”</p>

苏润正跟赵翊商量,恰逢梁玉拖着张世他们来找赵翊,想了解些下注……啊,不是,想了解些朝政情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