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苏润只能将自己放在臣臣的角色上,对齐桓公忠心之举大加赞赏。</p>
同时,再抓住攘夷这个关键词,表达自己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的忠君护国之情。</p>
苏润思索着方向,照旧把要素先记录在草稿上,然后继续往下。</p>
最后一道经义题,只有两个字:</p>
【皇极】</p>
苏润一看这两个字就乐了:</p>
“这不送分题吗?”</p>
皇极,出自《尚书·洪范》,意为:君王的法则。</p>
至于破题方向,那都不用想,就是后面那长长的一大段。</p>
因此,这题苏润没列要素,直接跳过了。</p>
简单的题目,只要中规中矩的去作文章,那就拉不开差距,故而也不用耗费太多精力。</p>
毕竟上限低,他写的再怎么出彩,也就那样。</p>
苏润很快就分析到了最后一道题,五言六韵诗。</p>
这题目依旧与战争有关:</p>
【赋得胡尘未静得平字】</p>
胡尘未静,寓意北方战乱从未停止。</p>
其实就是要写一首有关北方战争的五言六韵诗,韵脚是g。</p>
不过苏润早就准备了好几首战事相关的诗词备用。</p>
虽然韵脚不同,但改改就是了,问题不大。</p>
挨个分析完题目,苏润正打算打初稿,就发现:</p>
字开始看不清了。</p>
苏润就着有限的视野望出去,惊讶出声:</p>
“这么快天就要黑了?”</p>
他感觉自己没干什么,这就过去一天了?</p>
震惊归震惊,苏润还是拿出了蜡烛,继续写文章。</p>
乡试的蜡烛是考场统一发的,每人只有一支。</p>
苏润本想趁着第一日状态好,写到脑子累了再停下来。</p>
但他连一篇初稿都没写完,就听隔壁响起了雷鸣般的鼾声:</p>
“哼呼~哼哼呼~”</p>
苏润原不想关注隔壁,奈何声音实在太大,把他的思绪硬生生打断了。</p>
文章本来到了收尾的地方。</p>
苏润按照应试技巧,打算升华一番,来个惊艳的结尾。</p>
但他脑中闪现过的灵感,被呼噜声尽数震碎。</p>
苏润尝试找回感觉。</p>
可惜失败了。</p>
而末尾几句话,他反复修改几次,依旧觉得结尾几句差强人意。</p>
就像是一条柏油马路,走着走着变成了黄土路,沾了人一鞋灰那样。</p>
前后根本就不像是一个水平。</p>
苏润沉默片刻,最后不得不放弃了熬夜作文章的打算。</p>
他招手要来了热水,又把碳火点燃,将李氏准备的炒饭添水加进去煮。</p>
虽然已经是秋八月,但天气也没那么冷。</p>
炒面能放两三天,但炒饭就可能会馊掉。</p>
还是尽早吃完为好。</p>
李氏准备的油布足够,苏润吃饱后,把笔墨纸砚小心收好,然后将油布挂出来,把号舍顶和四周都用油布遮了起来,只留了一条换气的缝。</p>
原本用来防风防雨的油布,现在被苏润用来隔绝噪音了。</p>
这举措的确有一定的效果。</p>
至少噪音大减,苏润觉得还在能忍受的范围之内。</p>
趁着号舍暖和,而他又刚吃饱食困,苏润脱了两件外裳,一件用来盖,一件用来包脑袋。</p>
将衣服叠成长条状,从左耳开始,绕过头顶、右耳、下颌,再到左耳。</p>
绕两圈,然后把剩下的布料垫在后脑当枕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