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太子放水,那能叫放水吗?(1 / 2)

消息报到赵叡处,徐飞担忧地道:</p>

“暴民不知天家恩泽,臣以为当命周指挥使派兵平乱。”</p>

“殿下留于此处,实在不安全,不若先回青泉府?”</p>

赵叡沉思片刻,最后点了头。</p>

他在这里,有些人反而不敢动手,回去也好。</p>

打发走徐飞,赵叡召来冷云和谢天恩:</p>

“有人狗急跳墙了,暴民之事应有内情,命柳玉成暗中去查。”</p>

“谢天恩,你继续留在此处打掩护,本宫会让陆平与周冀配合你!”</p>

“冷云,你命人通知宋侍郎也收手,让他……”</p>

赵叡顿了顿,继续道:“让他开院试,好让百姓、官吏把注意力都往别处看看!”</p>

一味地盯着决堤和赈灾,下头也就效仿。</p>

大浪淘沙虽然好,但鱼龙混杂,有时也会有奇效。</p>

宋修齐收到消息,即刻开始准备院试。</p>

院试一般由皇帝任命学政,前往各地主考,三年两次,都在八月举行。</p>

按照惯例,学政会在省城主考附近府、县学子。</p>

其余各府则是依次分期案临考试。</p>

但今年,清河省城青云城被淹没,城墙都没修好。</p>

青泉城又是太子暂居之处,不宜作为考区。</p>

因此,宋修齐便将第一个考区定在了青阳府。</p>

反正七个府城七个考区,就算挨个轮一遍,也得半年时间。</p>

无非就是把青云、青泉往后排排而已。</p>

问题不大!</p>

但当宋修齐定下八月廿八,于青阳府举行院试时,他立刻就明白了太子未言明之语。</p>

当即,一份考卷就在心中浮现出来!</p>

开玩笑!</p>

江山早晚都是要太子这个储君坐的。</p>

太子放水,那能叫放水吗?</p>

那叫惜才!</p>

</p>

得益于太子亲自赈灾,玉泉县外的流民一个月就安置好了。</p>

县衙人手足够,用不着苏润他们,卫先就让他们回去读书了。</p>

只是临走前,卫先悄悄将太子赏赐的银子暗中转交给了他们。</p>

又按照陆平的叮嘱,交代道:</p>

“殿下此举另有深意,你等万不可误会上意。”</p>

“你们近日所作所为深得民心,难保有些人眼红。”</p>

“若是这关头在传出殿下赏赐之事,只怕有害无益。”</p>

“文章千古事,为官之人当以科举取士为正途,不应执念于旁门左道!”</p>

卫先唠唠叨叨,生怕这群毛没长齐的孩子胡思乱想,耽误了自己的前途。</p>

但这个苏润可有经验了。</p>

他当即就表示理解太子苦心,会回去好好读书,来日报效家国云云。</p>

直把卫先这个小老头忽悠得喜眉笑眼。</p>

其余人也有样学样,给卫先灌了好大一壶迷魂汤。</p>

一月未潜心钻研,众人便结伴回学堂,欲卷生卷死的念书。</p>

但这却遭到了程介坚决反对。</p>

见自己学生短短一月就瘦了好几圈,程介是很心疼,说什么都不让他们回学堂卷。</p>

甚至亲自动手,将他们的书箱提走,锁在了自己屋中:</p>

“你们从今日起,全都回家休息,不准来学堂,更不准看书!”</p>

“好好睡几日,养养精神,待下月初,再回来不迟!”</p>

程介不止锁了书箱。</p>

他把原本就住在学堂里的司彦叫进来后。</p>

当着外头苏润五人的面,把门给关上了:</p>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p>

“回去休息,不然为师就把你们几个不惜命的学生逐出师门!”</p>

看程介连吓唬都用上了,苏润几人也就顺势回家了。</p>

连着忙碌一个多月,确实累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