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我看没必要比了(2 / 2)

曰臣在</p>

出自《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七节:在国曰市井之臣,在野曰草莽之臣,皆谓庶人。</p>

周年不喜凑热闹。</p>

但见两位好友这般,也只好提笔写下:</p>

西崇</p>

出自《诗经?国风·蝃(di)蝀(dong)》:朝隮(ji)于西,崇朝其雨。</p>

三人一带头,其余出卷学子拍着马屁,照着形式出了新题。</p>

十道远超府试帖经难度的题目被送上去。</p>

见题。</p>

裴石等人如遭雷劈,心如死灰。</p>

司彦五人也先后被难住,垂目沉思起来。</p>

多出来的五个题目被送到苏润书案前。</p>

看到题目的一瞬间,苏润略略挑眉。</p>

他颇有深意地看了眼孔楼等人,随后面带浅笑,思索着提笔回答。</p>

“看他有几分本事!”</p>

孔楼出身达官显贵之家,先祖又是孔圣人。</p>

他自幼便有神童之名,年方十五已经是解元,学识在府学中也是数一数二。</p>

因此,向来自视甚高。</p>

苏润不出手,这让孔楼觉得自己被小看了,面子挂不住。</p>

所以才会在明知胜负已分的情况下,提升难度。</p>

说白了,就是年少气盛。</p>

但这十道题,除了让裴石彻底放弃挣扎,瘫坐在椅子上,精神恍惚外,只是延缓了苏润等人的做题速度。</p>

“有点意思!”只打高端局的苏润笑笑,又解开一题。</p>

一刻钟后,题目全部被答出来。</p>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p>

其中,苏润答了三道,司彦和徐鼎各答了两道,梁玉、张世、叶卓然分别答出一道。</p>

答案全都正确。</p>

而裴石六人……一道都没答出来。</p>

见状,孔楼好胜心被激起。</p>

他正想再出题,却听周年道:</p>

“胜负已分,到此为止吧!”他们几个早就有功名了,却在这里难为几个连童生都不是的学子,胜之不武,败之丢人,要是传到府学里,他们的名声还要不要?</p>

向波的好奇心已经被满足。</p>

此时只摇着扇子,语带笑意道:</p>

“向某有预感,此子不日便会入府学,与我等成为同窗!届时,想必会很有趣!”</p>

孔楼却道:</p>

“科举还是得做文章,写策论!”</p>

“帖经算什么?不过是基本功而已!”</p>

“想进府学,先过了院试再说吧!”</p>

四月的府试一过,就是八月的院试。</p>

想进府学,还得在院试中排名靠前,成为廪生方可!</p>

至于帖经?</p>

因为形式太过单一,除了能验证此人对四书五经的熟练程度外,别无作用,的确不足以评判一人学识。</p>

孔楼难不住苏润,很大程度上受限于帖经这种形式。</p>

话是这么说,但孔楼也高看了苏润一眼。</p>

毕竟换了他来答这些题,也不见得比苏润答得更快。</p>

正巧萧均缓步过来,温声提醒:</p>

“时辰差不多了!”</p>

孔楼微微颔首,瞥了眼一道难题都没答出来的裴石等人,目中闪过鄙夷之色。</p>

他缓缓起身,朗声宣布:</p>

“此次比试,玉泉县六人胜出!”</p>

喜欢退亲发家科举路,六元及第娶公主请大家收藏:()退亲发家科举路,六元及第娶公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