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十七。</p>
立春当日,天公作美,万里晴空。</p>
柳林村一大早就热闹起来了。</p>
苏安福家里挤满了人。</p>
大家兴奋地看着院子中间那头戴大红花的泥制春牛,叽叽喳喳:</p>
“今年这春牛比往年好多了!”</p>
“光是看着都高兴!”</p>
“不只春牛,连今年的贡品都好不少!”</p>
……</p>
大人关心大事。</p>
孩童们就顾着对着供桌上的吃食流口水了:</p>
“好大的猪头啊!”</p>
是肉哎,看着就好吃……</p>
院子里人挤人。</p>
堂屋里。</p>
苏安福拄着拐杖,不放心地叮嘱:</p>
“远山、远川、小丰、行子,你们四个等会儿慢着点!”</p>
“地上滑,一定抬得稳些!”</p>
“可千万别把春牛摔了!”</p>
苏远山、苏远川、苏丰和苏行四人要抬着春牛游行。</p>
虽然路上的积雪早就被清理过一遍了。</p>
但霜冻之后,难免地滑。</p>
若是把春牛摔了,可就不吉利了。</p>
“远河,平安,你们两个抬供桌的也一样!”苏安福又提醒了一句。</p>
几人纷纷点头,应声:</p>
“知道了,爹/大伯。”</p>
苏安福笑着抚须,见天色差不多,吉时将至,拄着拐杖起身:</p>
“出发!”</p>
苏丰六人自去抬东西。</p>
苏润拿起柳条做成的鞭子,扶着苏安福往外走。</p>
没错。</p>
今天的苏润,就是个没有感情的工具人,负责拿好鞭子,扶好大伯。</p>
春牛一出门,锣鼓声就响了起来。</p>
锵锵锵——</p>
嚓~嚓~嚓~</p>
闻声。</p>
家家户户牵着孩子,扶着老人出门,跟在春牛后面。</p>
有几个青壮年还拎着耙子、锄头出来。</p>
女人们今日的衣裳也稍微鲜艳了些。</p>
不少小媳妇头上戴着红纸剪成的春燕、春蝶。</p>
偶尔还有一两个戴着绢花,羞羞答答的大姑娘。</p>
队伍越往前走越壮大。</p>
众人七嘴八舌的说着什么。</p>
小孩子成群结队,好奇地从队头跑到队尾,再从队尾跑回队头,自得其乐,笑声盈满村庄。</p>
苏润只觉得身后声音直冲云霄。</p>
他转头一看:</p>
人头叠着人头,根本看不清谁是谁。</p>
苏润眼前一晃,脚下差点踩空。</p>
他回过神来,忙转回头,继续扶着苏安福往前走。</p>
春牛游行了一圈,最后停在田地里。</p>
苏丰四人小心翼翼将春牛放在地上,牛头正对供桌。</p>
巡游结束后,就是祭拜了。</p>
柳林村也是个大村。</p>
全村七八个姓氏,数百号人。</p>
自然不可能人人都上前祭拜,都是选当家人上前。</p>
比如苏丰他们一家七口,就是苏丰作为代表,持香祈福。</p>
所谓祈福,其实就是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之类的。</p>
苏姓作为柳林村最大的氏族。</p>
此次拜祭就是他们先。</p>
苏安福打头,后面挨家挨户上前祭拜。</p>
轮到苏丰祭春神的时候,李氏、张氏等人也跟着拜了三拜。</p>
李氏闭着眼拜神,嘴里还低声咕哝着:</p>
“老天爷保佑,明年收获满满,大丰收……”</p>
李氏没念过书,说到词穷就停下来了。</p>
见苏润在一旁傻呆呆地站着,李氏拍拍苏润后背,小声道:</p>
“润子,你也拜拜,说两句话!”</p>
苏安福慈祥的笑笑,拍拍苏润的手,将他往前推了推:</p>
“去!跟你大哥一起拜拜,求神仙保佑咱们村子!”</p>
这些日子苏润的所作所为,苏安福别提多满意了。</p>
苏润接香上前,诚心拜了拜,然后又说两句吉祥话,这才退下来。</p>
待家家户户都祭拜完,就轮到打春牛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