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多时,苏小叔的儿子苏平安也来了。</p>
“润子,那巧芽真是你做出来的?”</p>
苏平安进门,跟苏大伯打完招呼后,就急吼吼地问苏润巧芽的事。</p>
苏平安知道苏行搭他家牛车去送货。</p>
虽然好奇,但也不至于窥探堂弟赚钱的秘宝。</p>
谁知道。</p>
今天一大清早。</p>
苏行和张氏突然提着厚礼上门。</p>
两人神神秘秘的,吓得他爹以为出了什么事。</p>
听了两句,这才明白:</p>
原来堂弟一家是想拉着他们一起赚钱。</p>
了解清楚缘由后,他爹也答应了。</p>
知道小堂弟今早要来大伯家,他爹驾车走之前,让他自己来找人。</p>
苏平安赚钱心切。</p>
估摸着大伯一家差不多吃完早饭,就踩着点儿来了。</p>
“平安也来了!今儿可真热闹!”</p>
苏安福和蔼的看着满堂的苏家男丁,格外高兴。</p>
“远山,去跟你娘说,今晌午,咱一家人吃顿团圆饭!”</p>
苏安福吩咐完,就让大孙子去通知正在田里忙活的苏丰。</p>
然后又叮嘱苏平安:</p>
晌午的时候,记得把他家的人都带过来。</p>
趁着这段时间,苏润开始教苏远河他们如何发巧芽。</p>
其实过程非常简单:</p>
无非就是把新鲜的豆子洗干净,泡涨。</p>
然后在箩筐里铺一层麻布。</p>
将泡好的豆子平铺上去,再盖层麻布。</p>
最后就是早晚浇水。</p>
要非说有什么技巧,那大概就是要注意避光,免得巧芽见光发红。</p>
再或者压上些重物,让巧芽长得粗壮。</p>
苏润不仅说,还跑回家拿了把泡好的豆子,当场演示起来。</p>
苏润说得详细,其余人也学得认真。</p>
这一幕看得苏安福高兴地合不拢嘴:</p>
人丁兴旺、齐心协力,这是家族昌盛的迹象啊!</p>
等苏润讲解完,众人自觉地开始忙活:</p>
一时间。</p>
腾地窖的腾地窖、编箩筐的编箩筐……</p>
连小孩子都帮着洗豆子,剪麻布。</p>
晌午。</p>
苏丰、苏行、苏小叔等先后到了苏安福家里。</p>
一大家子热热闹闹地凑在一起吃着巧芽宴,对于日后满怀期待。</p>
之后几天。</p>
苏润早上帮着装装菜。</p>
中间时不时被苏远河或者苏平安提去家里,看巧芽发的情况。</p>
日子就这么平平淡淡地到了八月中旬。</p>
</p>
八月十五。</p>
中秋佳节。</p>
天刚亮,苏家就忙活起来了。</p>
天香楼这一单足足两百斤,苏小叔的牛车肯定是放不下的。</p>
所以前几日,苏行就把家里的板车找了出来。</p>
这板车是苏父当年运木头用的。</p>
比苏小叔的牛车大了一圈。</p>
三兄弟把巧芽分筐装好,放在板车上。</p>
筐子垒成两层,堆得高高的,刚好放下。</p>
苏丰在前面拉车,苏行和苏润在后边推。</p>
“辛苦大哥,后半程换我来。”</p>
“我看我们家也该买头畜牲了!”苏润开口提议。</p>
进村出村的,还是有头畜牲方便点。</p>
苏丰笑着接话:</p>
“行!等过段时间钱攒够了,就买头畜牲!”</p>
“到时候你上下学堂,也方便些!”</p>
中秋之后,苏润的‘田假’也就到期了。</p>
苏润没接茬,胡乱应了一声,就催着苏丰出发了。</p>
土路崎岖不平。</p>
车上又装得满满当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