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便宜儿子还是不甚其解。</p>
林流云很明白,他小时候也这样,总觉得天圆地方,哪有什么舆论啊操纵啊之类的东西,不过,等到他接受到的事物多了,自然就明白了。</p>
京城在七天后卖起了一本本名叫《换仙记》的书,林流云带着两个儿子不过是稍微在茶楼里坐着听了一会儿书,就听见旁边传来一阵嘘声。</p>
“怎么翻来覆去,还是老一样的东西!这别家的茶楼这个时候早就讲起那换仙记了!”</p>
“就是就是,这种老掉牙的书回头回去给我家孙儿说起来都嫌丢人。”</p>
“再讲这样的,我们就不来了,我随便搬个板凳到大街上听人讲书不好吗,作甚要来你这听这老古董?”</p>
上面的说书先生拱着手陪笑:“大家稍安勿躁、稍安勿躁,实在不是在下不想讲,而是这《换仙记》到底是个新鲜东西,我这读着都还没多少遍呢,怕贸然讲给大家听,反而惹人发笑。”</p>
底下又是一阵的嘘声。</p>
“你不多讲一讲怎么能知道好不好?”</p>
“先前讲的那些啊,听了不知多少遍,耳朵都要生茧了,你放心大胆的讲,就是讲的不尽人意,我们也必定不为难你,大家说,是也不是?”</p>
在此起彼伏的应和声下,说书人终于佯作为难地讲了起来。</p>
实际心里正乐开了花,他要的不就是这么一场戏?要的就是这个好与不好都不会说什么的承诺。</p>
一拍惊堂木,那狸猫换太子的故事在说书人口中开始娓娓道来。</p>
“话说那上京城中,有一宣姓公子,单名一个丹字。家资巨万,富甲一方,兼之性喜交游,最爱结纳四方豪杰。每每出行,必是前呼后拥,诸人莫敢不从……”</p>
众人听的是如痴如醉,甚至有一些心思敏感的文人,听着听着,竟然落下泪来。</p>
要说这故事写的有多好,倒也并非如此,可但凡是人,便有一种从众心理,说这故事好的人多了,那么真正发自内心觉得这故事好的人自然而然就会更多。</p>
何况……</p>
林流云举起茶杯又喝了一口,好奇发问:“这位兄台,我怎么觉得这折子的故事,好像总觉得在哪里见过似的,你觉得如何?”</p>
对面坐着的是个身形结实的大汉,别看这汉子身子长得魁梧,可平生最喜欢的就是听书、读书,身上还有个秀才功名呢!</p>
大汉听林流云叫他兄台而不是大哥之类的称呼,捋了捋小胡子,有几分满意。</p>
“见过、是好像见过那么一出。”</p>
他身为秀才,可是十分关注国事的,陛下重病、遇刺,那两次当然也知道,尤其是这故事的主角还跟当今皇上宣武帝的宣字一样,就更难不联想在一起了。</p>
大汉没正面回答他联想到的是谁,而是顾而言他道:“不过这世上这种狸猫换太子的事情本就多的是,就说我住的那巷子里就有个老头都八十多岁了,才发现自己儿子原来当初跟别人抱错了呢!”</p>
“老头气的是吹胡子瞪眼,可没有办法,当初究竟是跟哪家抱错的早就弄不清楚了,最后因为一番闹腾,假儿子生分了,真儿子也没找着,就说这是做的什么孽。”</p>
林流云:“这可不一样,兄台你这箱子里的‘狸猫’起码从小就是长在那位老先生跟前的,以往应当也算是孝顺,就算真找到了真儿子也不一定就是好,将错就错或许才是好事,可这出戏里的狸猫就不一样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