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山一程(1 / 2)

有了上一世的记忆,傅恒对这次出征缅甸更加得心应手,但是他也记得上一世大清征缅就因为之前的官员轻视缅兵,而导致清军屡屡失利,所以自然不敢再犯这样的毛病。并且他更加熟悉化外之地的山高路险,提前就规划好了辎重补给的路线,不会在出现粮草跟不上的情况。</p>

缅甸乃瘴疠之地,北方士兵多有水土不服,上一世无数士兵因为疾病而倒下的惨状傅恒历历在目,因为生病死去的士兵比牺牲在战场上的人数还要多。为了避免这样惨烈的事再次发生,傅恒还带了更多的军医,也准备在云贵当地多招募一些当地的游医。毕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宫里的太医虽然家学深厚,但是相比起当地的本土大夫,对付当地的病症还是不如他们熟练。</p>

箫剑跟随着傅恒,学习军需供应之事,以及兵马调度,很快就展露出自己在军事方面的才能,傅恒以及同行的阿里衮、阿桂都觉得若是假以时日,这孩子也会成为一个了不得的将才,不过现在还是要多多磨砺才行,他们更满意箫剑的品行,箫剑并没有恃才傲物,而是一直都很谦逊,恭敬地向他们求教,从不胡乱说话,思考得多,做得多。</p>

箫剑同一起的士兵相处也算得上愉快,军营里的兵丁多是八旗兵还有一些绿营兵。这些世兵的八旗兵和绿营兵对箫剑这个突然加入的人总有不满,暗戳戳排挤,但是箫剑并没因此陷入自我怀疑,仍然继续不卑不亢地和他们交流,有一些人欣赏箫剑的性格,便和他成了朋友,但是仍有不少人对箫剑指指点点,同在一个营里,箫剑难免会听到一些闲话,但是他并不会让这些闲话影响到自己。</p>

箫剑听一些老兵说,八旗兵兵皆世业,多的是吃空饷的,也有很多靠着兵饷艰难度日的,皇上刚登基的时候甚至还有老人、孩童也入了兵,就是在壬戌年,突然自上而下,大刀阔斧了改了八旗兵和绿营兵的兵制,还加强了训练和军营纪律,这才有了如今军营雄赳赳气昂昂的光景。</p>

不过即便是如此,军队人数也还是不够的,还需要到当地去征用民夫,也还要从沿途类似贵州、四川、湖广等地区搜罗马骡,如此折腾,也才勉强够得上供给。</p>

由于此次出兵还带了火药火铳等怕水的东西,即便是用防雨水的油布保存也还是会有消耗。傅恒计算着时间,上一世清军出征之时刚好赶上缅甸雨水连绵的日子,途中忽雨忽晴,山高泥滑,若是一马倒,则这匹马所负的粮草营帐全部损失。原本到境外征战就已经困难重重,这些损耗更是雪上加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