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看着桌案上堆成小山的奏折,揉着眉心。一旁站了一队的军机大臣,各个大气都不敢喘。</p>
南疆的大小和卓叛乱平定了,之后就是和缅甸的一战。乾隆凭借着之前的经验,这一世许多战争都处理得非常迅速快捷,可是这和缅甸的一战,实在是让他困扰。</p>
乾隆十七年,缅甸内乱,雍籍牙建了贡榜王朝,还派出小股兵力来配合这些掸族土司向大清管辖内的土司征收花马礼。乾隆二十年,缅甸东吁王朝的王子色允瑞东带领战败的属下八十余人,渡江入猛卯。云贵总督爱必达、云南巡抚郭一裕会檄猛卯土司,遣之使去。</p>
乾隆懒得卷入缅甸国内事务,但是必须要守住祖宗打下的江山基业,缅甸这些年的所作所为不仅威胁了边疆人民的安全,也挑衅大清的国威,实在可恶。</p>
上一世,是在乾隆二十七年,缅甸征收贡赋未果,出兵中国,才开启了战争。那些曾经归属于缅甸后来又臣服于大清的几个土司,为了避免自己追究他们两属的问题,将征收贡赋这种政治问题故意隐去,说成是境外贼匪的劫掠,导致边吏收集的信息也不准确。由于边吏情报的不准确,他以为入侵边境的不过是境外的贼匪,没想到居然是缅甸的军队,想到这一点他就气得牙痒痒。</p>
乾隆知道这一战避无可避,这一世他不会再让刘藻这个不懂用兵的书生放兵,也不会再被那些粉饰战绩的战报蒙蔽,也不会再让边境百姓收到缅兵的侵扰。这些年励精图治,国库充盈,也是可以打上一仗的,结果必定会比上一世顺利。可是,乾隆也有自己的私心,清缅之战,他也失去了很多。</p>
在这一战中,明瑞身亡,傅恒也中了瘴气,在乾隆三十五年,因为征缅时受瘴疠而病逝。乾隆后来无数次想过,傅恒作战英勇,却舍生忘死,要是傅恒没有去征缅,他是不是就能活得久一点,富察皇后离开的早,富察傅恒不仅是自己的妻弟,更是自己信任的大臣,自己的左膀右臂,可他也这样早早离开了,富察皇后在天之灵会不会怪自己没有保护好她的弟弟。</p>
乾隆不敢赌,经过这些年的事情,富察皇后的离开,二阿哥七阿哥的夭折,他已然明白,不管自己怎么提前准备,他们还是会离开。那傅恒因为征缅时受瘴疠而病逝这一结局是不是也改变不了,自己如果现在就派傅恒去岂不是毁了他,可是凭着傅恒的才能,这一次定会比之前更快更好地结束战争。</p>
傅恒站在一旁,他明白乾隆内心的煎熬,作为同样重生的人,他也希望能够弥补一些上一世的遗憾,他能够明白皇上对自己的保护,可是如果因为这样,而让边境的百姓遭受更多的苦难,他做不到。身为富察家的人,他从开蒙起就一直在读兵书,上战场立军功也一直是他的梦想,现在他已经是一等忠勇公,无需再用军功来证明自己,将军百战死,战死沙场,报效国家,马革裹尸对他来说,也并不是一个坏的结局。</p>
“皇上,臣……”傅恒上前,却被乾隆摆手打断。</p>
乾隆还需要再想一想,让军机大臣都退下了。</p>
小路子观察着乾隆的脸色,试探性地问道:“皇上,是回养心殿还是……”</p>
“去延禧宫。”</p>
延禧宫里,令妃正陪着永璐玩耍。乾隆看到永璐,眼眶微红,看着他们母子天伦的样子,乾隆也不忍心打扰。乾隆站在门口,默默地看了一会,转身离开,去了长春宫。</p>
乾隆屏退左右,站在长春宫里,看着富察皇后的画像。</p>
富察皇后在画像上对着他微笑,还是自己记忆中温柔美丽的样子,音容笑貌,宛如昨日。</p>
本以为自己历经两世,看尽千帆,应当会更加从容,可是,当再次面对的时候,却是更痛彻心扉。</p>
乾隆在长春宫坐了很久,想起了很多很多以前的事情。富察皇后还在的时候,长春宫总是一片欢声笑语,长春宫院内的茉莉花也开得茂盛。她宽容大度,宛如一把伞,照拂着后宫的女子,她细心体贴,也很能体谅自己。</p>
乾隆闭上了眼睛,用手擦去流下来的一滴泪珠。他又想起最开始,富察皇后总是护着一个言语无忌的小宫女,那个小宫女古灵精怪,成天气他,恨得他是锥心刺骨。而那个小宫女就是后来的令妃,后来她的性子受到皇后的影响也变得温柔恬静了许多,当时,令妃和富察皇后说什么来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