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王世充称帝,演绎“只要演得真,尴尬的是别人”之闹剧(2 / 2)

王世充皱了皱眉,心中疑惑:“一个道士,此时来见我,究竟有何意图?”</p>

但他还是挥了挥手,说道:“让他进来。”</p>

片刻后,一位身着道袍、须发皆白的老者缓步走入书房。他手持一卷古籍,神情恭敬却不失从容,向王世充深深一礼,道:“贫道桓法嗣,拜见陛下。”</p>

王世充冷冷地看着他,问道:“道长此来,有何要事?”</p>

道士桓法嗣微微一笑,双手奉上手中的古籍,道:“贫道近日偶得一部奇书,名为《孔子闭房记》。书中预言,陛下乃天命所归,必将取代隋朝,成为天下之主。贫道特来献上此书,以助陛下成就大业。”</p>

王世充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异样的光芒。他一把接过古籍,迅速翻阅起来。只见书中有一幅画,画了一个男人手持一根竹竿驱赶羊群。</p>

道士桓法嗣在一旁解释道:“相国大人,你看此图,杨(指羊的谐音),隋姓也。一干(意一根竹竿),王字也。王居羊后,已是点明相国(王世充)您代隋为帝也。”</p>

王世充顿时舒展眉头,哈哈大笑,道:“道长所言极是,好一个‘一干王字’也!”</p>

桓法嗣眼见这马屁拍的正是地方,继续引用庄子的《人间世》和《德充符》,解释说:“上篇有个‘世’字,下篇有个‘充’字,这是大王您的名字,预示您乃天命所归,必将取代隋朝,成为天下之主。贫道特来献上此书,以助陛下成就大业。”</p>

王世充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异样的光芒,心跳也随之加快,仿佛看到了自己一统天下的景象。</p>

他抬起头,盯着桓法嗣,问道:“此书从何而来?为何此时才献上?”</p>

桓法嗣从容答道:“此书乃贫道在终南山中一处古洞所得,藏于石匣之中,已有数百年。近日天象异变,贫道方知此书与陛下有缘,故特来献上。”</p>

王世充沉吟片刻,心中虽仍有疑虑,但书中的预言却让他感到一丝安慰。他点了点头,道:“道长有心了。若此书真能助我成就大业,必重重有赏。”</p>

王世充非常高兴,一夜无眠,第二日便任命桓法嗣为谏议大夫。</p>

自从道士桓法嗣献上《孔子闭房记》后,王世充对“天命所归”的预言深信不疑。为了进一步巩固自己的统治,他决定采取一种奇特的方式来宣扬自己的“天命”。</p>

他召集了几名心腹,低声吩咐道:“朕有一计,可让天下人皆知朕乃天命所归。你们去捕捉各种鸟类,在它们的脖子上系上写有符命的帛书,然后放生。若有百姓抓到这些鸟并献上,朕必重重有赏。”</p>

心腹们面面相觑,虽心中疑惑,却不敢多言,只得领命而去。</p>

几日后,洛阳城外的山林中,一群士兵手持网罗,四处捕捉鸟类。他们小心翼翼地将捕捉到的鸟儿关进笼中,随后在每只鸟的脖子上系上一条帛书,上面写着:“郑王当兴,天命所归。献鸟者,封官授爵。”</p>

这些鸟儿被放生后,振翅高飞,有的飞向山林,有的飞入城中。百姓们看到这些脖子上系着帛书的鸟儿,纷纷议论纷纷。</p>

一名农夫在田间劳作时,偶然抓到一只脖子上系着帛书的鸽子。他好奇地取下帛书,见上面写的字样,农夫心中一动,心想:“若将此鸟献给陛下,或许能得个一官半职。”</p>

于是,他小心翼翼地将鸽子放入笼中,赶往洛阳城。</p>

另一名商人在自己家中看到一只喜鹊,脖子上同样系着帛书。他抓住喜鹊,取下帛书,心中暗喜:“这可是天赐良机!”他立刻带着喜鹊前往相国府。</p>

王世充坐在相国府中,看着陆续献上鸟儿的百姓,心中暗自得意。他对身边的侍从说道:“这些百姓献鸟,便是认可本王的天命。我当兑现承诺,封赏他们。”</p>

于是,他下令将献鸟的百姓一一召入府中,亲自接见。那名农夫跪在殿前,双手捧着鸽子,恭敬地说道:“大人,小民抓到一只系有帛书的鸽子,特来献上。”</p>

王世充微微一笑,说道:“你献鸟有功,朕封你为九品校尉,赏帛十匹。”</p>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