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
裴矩谦虚地回应道:“大王英明神武,臣只是尽了一份绵薄之力。若能以此为基础,逐步完善制度,必能使国家更加繁荣昌盛。”</p>
在裴矩的辅佐下,窦建德的政权逐渐摆脱了草莽气息,开始向一个正规的国家政权转变。朝廷的礼仪变得庄重肃穆,官员的行为也更加规范。百姓们看到国家逐渐走向正轨,对窦建德的统治也更加支持和信任。</p>
国家事务安排妥当后,窦建德面对隋朝的萧皇后,心中颇为复杂。萧皇后是隋炀帝的遗孀,身份尊贵,此时已五十二岁,但容貌依旧美丽动人。然而,窦建德以“义军”自居,讨伐宇文化及是为了维护隋朝的正统,而非为了贪图享乐,不能走宇文化及的老路。因此,他决定以礼相待,在宫中辟出一间别院,让萧皇后独自安居。</p>
萧皇后虽然得到了窦建德的礼遇,但内心却充满了孤独与无奈。她曾是隋朝的皇后,享尽荣华富贵,如今却沦为乱世中的寄居之人。她看着镜中的自己,依然美丽,但这份美丽却无人欣赏。她心中暗自叹息:“我萧氏一生荣华,如今却落得如此境地,真是天意弄人。”</p>
萧皇后曾试图接近窦建德,希望能在他的庇护下重新找到生活的意义。然而,窦建德却是一个不近女色的人。他生活简朴,不贪图酒色,对萧皇后的美貌毫不动心。萧皇后这才明白,窦建德与宇文化及截然不同。宇文化及贪图权势和享乐,而窦建德却是一个真正以天下为己任的领袖。她无法用自己的美貌打动他,只能独自面对空荡荡的别室,心中充满了失落与寂寞。</p>
每当春花盛开或秋月当空时,萧皇后总是独自坐在窗前,望着外面的景色,心中感慨万千。她想起昔日的荣华富贵,想起隋炀帝的宠爱,想起自己在宫中的风光无限。然而,这一切都已成过眼云烟,如今的她只能空对晓露暮云,静处伤神。</p>
窦建德虽然对萧皇后以礼相待,但他也明白,萧皇后的存在对他而言是一个敏感的问题。他不能将她随意安置,也不能让她参与政事,尽量避免与她有过多的接触,然而,让萧皇后长期呆在自己的宫中也不是办法。</p>
不久,远嫁突厥的隋朝义成公主派来使者,请求接萧皇后前往突厥团聚,这才解决了夏王窦建德的这一大顾虑。</p>
萧皇后,名唤萧绰,出身南梁皇族,是西梁明帝萧岿的女儿,也是隋炀帝杨广的皇后。义成公主原名杨蓉,是隋朝宗室女,隋文帝杨坚的孙女,隋炀帝杨广的堂妹,为和亲公主嫁给突厥启民可汗。因此,根据历史记载,义成公主也是萧皇后的堂妹,义成公主应该称呼萧皇后为“嫂子”。</p>
我们在前文中介绍过,义成公主早年先嫁给了突厥的启民可汗。启民可汗去世后,按照突厥的收继婚制,义成公主又先后嫁给了启民可汗的儿子始毕可汗、处罗可汗和日后的颉利可汗。</p>
处罗可汗在位期间,正值隋末唐初,中原动荡,义成公主利用自己在突厥的影响力,促成了处罗可汗对隋朝遗臣萧皇后的接纳。</p>
萧皇后到达突厥后,受到了处罗可汗、义成公主的礼遇和照顾。义成公主为她安排了舒适的居所,并尽力让她过上相对安稳的生活。萧皇后在突厥的生活虽然远离了中原的战乱,但她心中依然充满了对故国的思念和对往事的感慨。她时常回忆起隋朝的辉煌岁月,感叹命运的无常。至于唐朝统一天下以后,萧皇后与义成公主两人的命运,我们会在后文中进行讲述。</p>
窦建德处死了宇文化及等隋朝逆党,军事和政治势力进一步得到扩大,他替隋朝报了弑君之仇,算是具备了有利的政治资本。为了寻求隋朝残余势力的支持以及争取突厥的支持,窦建德命人将宇文化及的首级送往了突厥义成公主处。</p>
义成公主接收了宇文化及的首级,并将其挂在突厥的王廷里进行示众,以宣泄宇文化及弑杀兄长隋炀帝杨广之恨。</p>
这之后,窦建德便开始与东都洛阳王世充势力结好,这一举动背后有着深刻的政治和战略考量。</p>
窦建德和王世充都清楚地意识到,唐朝李渊父子正在逐步统一天下。李渊父子以关中为根据地,势力不断向东扩张,对河北的窦建德和洛阳的王世充构成了巨大的威胁。为了抵来自御唐朝的军事压力,窦建德和王世充此刻选择结盟,试图通过联合力量来对抗唐朝的进攻。</p>
窦建德以河北为根据地,控制了河北大部分地区,拥有较强的军事实力和资源。王世充占据东都洛阳,洛阳是中原的核心地带,地理位置极为重要,既是政治中心,也是交通枢纽。使得双方在地理和战略上形成了互补。窦建德可以从河北南下支援王世充,而王世充则可以依托洛阳的防御体系,为窦建德提供战略纵深。这种合作有助于双方在对抗唐朝时形成合力。</p>
而且窦建德需要应对唐朝从关中向东的扩张,同时还要防备北方的罗艺等势力;王世充则需要应对唐朝从西面的进攻,同时还要防备南方的其他割据势力。双方结盟后,可以避免两线作战,集中力量对抗最主要的敌人——唐朝。</p>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