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白面买卖(1 / 2)

清点库存小孙跟二平都是老手了,吃完午饭,没多会儿就干完了。</p>

跟杨福平汇报:“站长,剩的不多了,没人挤兑的话,最多三天!”</p>

杨福平点点头:“那估摸着上头这两天都该送粮食了。”</p>

可几个人一直等到第三天,才等到运粮的车。</p>

杨福平问司机:“这回是怎么回事儿?好不容易送一回,还就送这么点儿,咱们局里是准备着多跑几趟呐?”</p>

司机坐在杨福平的小隔间儿里,捧着热水吸溜:“嗨,这不还是粮食紧张闹的嘛。</p>

哦,对了,这一波细粮,还是九二米跟八一面啊!(“九二米”就是指100千克糙米磨出来92千克白米;“八一面”是指100千克小麦,磨出来81千克白面。口感比较粗,但是能增加饱腹感。)</p>

年底开会,去年全年的收购计划,就完成了六成。</p>

真愁人啊。”</p>

杨福平对什么米面没有想法,好奇道:“都没有地主了,自个儿种自个儿的地,收成还上不去?”</p>

司机想了下:“我听我们科长参会回来说,也不知道他总结的对不对,我就这么一说,你姑且听个热闹!</p>

好像说是的,粮食产量是增产了,增的还不少。</p>

但是各级粮食公司收不上来!”</p>

杨福平从抽屉里掏出来一小包花生:“这是怎么话说的?”</p>

司机拨了两个花生米,嚼嚼嚼:“原因挺复杂!</p>

老百姓不愿意卖粮,不外乎自个儿要吃的饱一点儿,加上过去屯粮的老思想,还有就是物价不稳定。</p>

头一种倒是可以理解,解放前一天最多两顿稀的,现在好不容易到手这么多粮食了,怎么地都得吃上一天三顿饭,有的还吃四顿。</p>

屯粮是为了备荒,倒也正常。老鼠还要放三天陈粮呢!日子好过了,辛苦一年到头,放点粮食在眼前看着心里踏实,要真碰上荒年了,爹有娘有不如自家有!</p>

至于惜粮这个原因,其实还是跟粮价有关系。</p>

比如说咱们春天收粮食的时候,一斤麦子可能是二百,到秋天就变成两千了。漂浮不定的,老百姓怕拿到钱都毛了。</p>

再加上还有私人粮商屯粮,咱们挂牌多少,他就加上个三五百的,恶心人的玩意儿。</p>

我们科长说啊,照这个形式,光是现在棉纱统销统购可不行,粮食也是个大问题!”</p>

杨福平听的叹为观止:“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您这一条条说的,明明白白的,比那种地的老农民都了解自个儿。”</p>

司机不好意思:“哪里哪里,我这也是听我们科长说的,拾人牙慧拾人牙慧!”</p>

杨福平把司机师傅说的笑容满面,高高兴兴的告辞了,并且保证,下回送粮食,只要不绕远路,优先给杨福平这边儿供货。</p>

虽然已经司空见惯杨福平这种跟谁都能处挺好的样子,小孙还是见一次吹捧一次:“站长,你这上下嘴皮子一啪嗒,都忽悠着人家优先给咱们站送货啦!真牛!”</p>

二平默默的补充:“站长跟人唠的都是真心话!”</p>

福安迷茫的眨巴下眼,能听出来说的什么字儿,就是听不明白。</p>

福平笑骂:“你俩也不差,都快出师啦!哦,对了,粮价明儿再调下,人家还负责通知这事儿呢。”</p>

说着从小屋里拿出来张油印纸。</p>

二平认字儿多,默默的拦下了这个活儿。</p>

仔细一瞅,沉默了。</p>

小孙脑袋挤过来:“多少钱?多少钱?”</p>

二平叹气:“玉米面儿又涨到2000了,红薯干都一千多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