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粮食局的托儿所还没成立,可近水楼台先得月,街道跟附近几个小工厂联合的托儿所先办了起来。</p>
刘翠芬年轻,又识字,还是自己人。</p>
顺顺当当的成为了三名老师之一。</p>
上班儿还近,就离家两个胡同。</p>
托儿所正经给安排了个院子,除了园长之外,还有个厨师跟一名干杂活儿的大娘。</p>
要看二十多个一到三岁多的孩子。</p>
这个数字,随着不断有人送孩子进来,还在上涨。</p>
自打李水仙半放假之后,小锁跟小柱情愿每天学一个字儿,都不想跟刘翠芬上托儿所了。</p>
主要是因为,没有同龄人。</p>
大哥当时间久了,也挺寂寞!</p>
从早上七点多开始,各个家长就扎堆儿送孩子。</p>
还穿尿布的宝宝,得准备一堆尿戒子。</p>
虽然如此,但是刘翠芬还是痛并快乐着。</p>
三个老师,各有各的责任田。</p>
基本上谁看哪几个孩子都达成了默契,当然实际上班儿的时候,也没有那么界限分明。</p>
中午管饭,五个大人跟二十三个小孩儿,统一吃一样软烂的汤面条。</p>
刘翠芬连给孩子换尿布都不觉得是事儿,就这个饭,是忍了又忍。</p>
小朋友的饭菜,好不好吃的先不提,但绝对够软烂!</p>
没牙的老太太都能喝下去的那种。</p>
一见又是这种饭,刘翠芬叫旁边准备打饭的孙老师:“孙姐,我照旧!”</p>
照旧的意思就是,一碗稀一点儿的面条,加上两个窝头泡着吃。</p>
面条这个东西,容易饿,一人都会再分个窝头。</p>
可毕竟要想擀出来,一定不能放太多杂粮。</p>
不然不成型。</p>
所以碰到吃面条的时候,就等于吃了不少细粮。</p>
小孩子都挺喜欢。</p>
刘翠芬把自个天天负责的几个孩子,喂饱了之后,擦干净脸,轰上床睡觉。</p>
这才端起来自己那碗面条汤。</p>
三下五除二吃完之后,又开始应对什么上厕所,尿裤子,换尿戒子这一系列听着就头秃的要求。</p>
三个老师即便都是已婚已育的女同志,面对这种情况,有时候也会不自觉的烦躁。</p>
好不容易都哄睡了之后,孙老师把自个摔在了一旁的空床上:“我睡会儿,你们先看着!”</p>
年纪最小的田老师撇嘴,然后跟刘翠芬说道:“刘姐,我去院儿里透透气!一屋子的怪味儿,一屋子怪味儿,睡不着!”</p>
刘翠芬淡淡的笑了笑没吭声。</p>
屋里味道确实不好闻,吃饭睡觉都在一间大屋里。</p>
要是秋天那会儿,还能去院儿里放放风什么的。</p>
这会儿就是穿的跟棉花套子一样,也不敢让孩子们长期直面严寒。</p>
刘翠芬压根儿不信,田老师是为了出去透气儿。</p>
不过是想着家离的近,想回去看看孩子!</p>
刘翠芬自个儿没敢休息,这么多孩子,总不能一双眼都不留下,万一出了事儿可怎么办。</p>
于是坐在椅子上,自个在腿上划拉着之前认的字儿,见缝插针的复习功课。</p>
喜欢活在民国当顺民请大家收藏:()活在民国当顺民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