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粮价微涨(1 / 2)

出嫁之后的女人,如何平衡娘家与婆家的利益关系,一直都是个难题。</p>

好在李水仙跟儿媳妇现如今都没这个烦恼。</p>

俩人现如今也算是职业女性,每周一天的休息日,凑在一起给宝根儿做棉鞋跟棉袄棉裤。</p>

四九城的雪下的早。</p>

第一场雪后没几天,征兵的消息也贴了出来。</p>

隔壁林老师家的老二也想去,背着林老师去了报名处,可惜被拒绝了。</p>

被排队的爷们儿给和善的劝了回来:“还没轮到你呢,先在家吃两年安生茶饭长长个儿再说!!!”</p>

登记的志愿军笑的也很收敛。</p>

林家老二很是不高兴,回家之后拉着脸,饭都少吃了一碗。</p>

孩子的事儿,父母总是最后一个知道。</p>

杨远信在征兵处维持秩序,见状回头跟林老师告了一状!</p>

十五岁的少年人,热血上头的时候什么都能干的出来。</p>

别悄悄自个儿跟部队跑了!</p>

林老师不愧是资深教育工作者。</p>

跟老二来了场男人之间的推心置腹:“怀瑾,有爱国之心是对的,但也要看清楚,你上战场是拖后腿的,还是去为国效力。</p>

等明年,你要还有这想法,只要你个头高点儿,就先去民兵队锻炼锻炼。</p>

总不能这会儿上了战场迎着子弹现学拉栓吧!</p>

再说了,在前线打子弹是爱国,在后方造子弹也一样是爱国。</p>

你好好学,等以后考上大学去学怎么造枪支子弹,以后咱们的战士,用上你造的武器,打退那些个豺狼虎豹,打的他们闻风丧胆,再也不敢来咱们的地盘儿上撒野!</p>

而且,真到了需要连你们都上战场的时候,当老的肯定也不会往后缩!”</p>

林老二想通了,为了长个,中午干了三碗饭!</p>

虽说是半大小子吃穷老子。</p>

可加上这回征兵被拒的后遗症,就挺费粮食。</p>

林老师趁着晚上吃完饭来福平家串门:“家里两个大小伙子,吃饭真是遭不住,福平呐,明儿下班的时候帮我捎点粮食回来,白面跟玉米面儿都各来上五十斤。”</p>

杨福平点头应了下来:“你们家俩孩子这会儿饭量才上来就不错啦。</p>

我爹说我跟福安,基本都是一变声就换上了大碗。”</p>

虽说邻居处的不错,可杨福平也丑话说到前头:“粮价儿这半年多可涨的够呛!林叔,您不多买点儿?”</p>

林老师问了下价格,于是决定,少买点儿:“那就一样二十斤吧!”</p>

杨福平也不劝,这么多年邻居处着,林老师家绝对存的有粮食,当初自个儿还帮忙买过一批,这会儿再买,只能说过日子未雨绸缪呗。</p>

林老师家这会儿可算不上生活困难了。</p>

玉娟妹子,正经的初级中学毕业,算盘打的脆生着呢,(那会儿上学教!)现如今进了棉纺厂当会计,当然是之一!</p>

吕婶子,凭着资深女中的毕业证,去了报社专门干校对。</p>

就剩下两个吃闲饭的,老二现如今也有了自个的奋斗方向,就剩下小三儿,天天还傻乐呵。</p>

俗话说憨人有憨福。</p>

可无知却也限制着人的烦恼,杨福平看了眼天天笑容清澈的弟弟。</p>

头一次有点儿犹豫,强求弟弟开智这件事儿。</p>

不过林老师的话打断了他一时的游豫不定:“福平,咱们粮食储备还行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