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响着响着,大家伙就习惯了。</p>
吃饭的时候房顶掉进来点儿渣渣,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儿。</p>
津门那边儿的形势也不妙,城里的传单每天都在更新红党的进程。</p>
广播里倒是一片歌舞升平,光头信誓旦旦:“优势在我,关中各方面基础丝毫没有动摇!”</p>
不过北平城里的各种小报,倒是一个比一个敢说。</p>
反正办报纸门槛儿也低,几百块钱就能支一摊儿,但是活下来,能活几年那就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p>
于是就出现了广播里听不到的战况,报纸上恨不得实时印发!</p>
广播上说,市面儿上的商品放开限价。</p>
可是传说中固若金汤的津门,死活就是运不进来粮食。</p>
所以粮店就关门了,福平跟福安被动的放假,当然,是不带薪的!</p>
卫东家的意思,估计得过些日子才能开门。</p>
郭平跟杨远信商量下,估衣铺子也暂时关几天。</p>
这下好了,一家人猫在院儿里吃饱了等饿,杨福安天天睡到自然醒,还挺乐呵。</p>
外边儿银行又放开了用金圆券换大洋跟金条。</p>
犹如惊弓之鸟的小老百姓,又开始排长队去换。</p>
闲来无事,杨远信跟林老师在胡同口下棋,没什么生意的二荤铺子的王老板,也抄着手在旁边看:“街上都排老长的队,说是十块钱换一个银元,五百块钱换一条小黄鱼呐。</p>
就这还限量,您二位不去看看?”</p>
一旁的看棋的郭大厨也张嘴:“黑市更贵,得十好几块钱换一块儿大洋,不过不限购!</p>
要我说,还是真金白银靠谱,那什么纸票子,就没有一个顶事儿的!</p>
这么里外里的一倒手,回到手里的大洋能有一成都不错了。</p>
怎么算都是咱们亏。”</p>
杨远信穷的坦坦荡荡,俩手一摊:“我们家是一穷二白,统共就剩下仨瓜俩枣,要不是粮食多买了些,估计都得问您二位借呐!前些日子,金圆券都换不起,这会儿就更没机会凑这个热闹啦!”</p>
林老师更坦然:“我们家里仨孩子,本来就没多少能换的大洋,就换那么点儿金圆券,全让我家你弟妹给花完了。”</p>
王老板很是吃惊:“花完啦?你去买了多少礼帽?”</p>
林老师摇头:“换的早,能买的范围多点儿,这么说吧,家里这会儿买的煤油,省着点儿能点到我们家小三儿娶媳妇!”</p>
杨远信也是头一回听说,手里捏的过河卒子迟迟没有放下去:“嘿,弟妹那是买东西还是进货啊,赶明我家不够使了,指定找你借去!”</p>
林老师爽快的回道:“放心,管够!”</p>
杨远信放下卒子往前拱一步:“那玩意儿是能吃还是能喝,替你分担点儿就行啦,省的放时间长了跑气儿点不着!”</p>
林老师但笑不语,估计有自己的打算。</p>
杨远信也没追问,福平还偷摸存了那么多粮食呢。</p>
自家吃,吃上几年都吃不完。</p>
要说没有其他想法,那是不能信。</p>
不过是不聋不哑不做家翁。</p>
下了两局之后,天儿有些阴了,好不容易盼来的日头就这么没了。</p>
冬天没有太阳,小风再一阵阵的吹,立马身上就透骨凉。</p>
林老师收起象棋:“不能下啦,这天儿变了,估计要下,赶紧回家吧。”</p>
俩人收起小板凳,跟王老板告辞。</p>
走到胡同里又顺道喊着自家孩子一起回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