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上缴金银(2 / 2)

杨远信掏出了久违的烟袋,吧嗒吧嗒的抽了一袋烟才开口:“我听说,东北那块儿,都快让红党给打下来完啦,就剩下沈阳、长春、锦州这种大城市,还被四面儿包围,孤立无援。</p>

福平他们粮店,东北那边的米都买不到了。”</p>

林老师神色肃穆:“学校估计要停课,老师们也不能饿着肚子上课。</p>

问学生收粮食当学费吧,来的人越来越少了。”</p>

杨四叔一时间没有发表言论。</p>

估计是忘了带烟杆儿,无意识的咽口唾沫,搓了搓微黄的手指。</p>

端起温水喝了一大口,这才开口:“学校要是停课的话,老大那个书铺估计也得歇业。</p>

就是老二他们的玉器厂,反倒三五不时的还能接到活儿,也不知道这个节骨眼儿上,还有谁没事儿买回去送礼呢。”</p>

这么东一榔头西一榔头的各聊各的。</p>

仨人都没点破的事儿,杨福平淡淡的切中正题:“这些日子,店里的粮价每天都调!</p>

而且限购,用金圆券的话,只能买五斤细粮或者十斤粗粮!</p>

只卖到下午三点,到会儿准点儿关门!</p>

咱就说,要是这么整的话,金圆券跟之前的法币又有啥区别呢?</p>

这不纯糊弄老百姓吗?”</p>

林老师长出一口气:“外面儿都在传,说是要打击不法商贩囤积居奇的行为,要重罚,要法办!</p>

吆喝的跟真的似的!</p>

光头的大公子已经飞去沪上了,不知道是虚晃一枪,还是动真格。”</p>

杨四叔人老奸马老滑,摇头晃脑:“干这事儿的往上找找根儿,不还是他们自家亲戚,去了估计也就是做个样子!他还真能给他后娘送进去?”</p>

(1948年8月20日,蒋经国以上海经济管制区副经济管制督导员的身份抵沪。他调来“勘乱建国大队”组织“上海青年服务总队”,作为实行紧急措施的基干队伍。</p>

提出“只打老虎,不拍苍蝇”;“打祸国的败类”、“救最苦的同胞”的口号。8月23日和27日,他两次指挥上海6个军警单位,到全市库房、水陆交通场所进行搜查。凡触犯法令者,商号吊销执照,负责人法办,财物没收。并枪决了犯勒索罪的上海警备部科长张亚尼,官员戚再玉,囤积居奇的商人王春哲,逮捕商人、富户64人。</p>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p>

但蒋经国却无法触动四大家族本身的利益,在蒋介石、宋美龄的干预下,他释放了已被查封的上海杨子公司董事长孔祥熙的儿子孔令侃,“打虎”失败。11月6日,蒋经国离开上海。蒋经国在上海2个多月,为国民党搜刮黄金114.6万余两,美钞3452万余元,港币1100万元,银元369万余元,银子96万余两。)</p>

话不辩不明,理越讲越轻。</p>

林老师皱着脸赞同道:“这回跟前两年国舅爷昏头那会儿,有异曲同工之效啊!”</p>

(自1946年起,时任行政院长的宋子文,依仗着中央银行库房里的900万两黄金、10亿元美元外汇和大量的物资,主张开放金融市场、抛售黄金、让法币汇率自由浮动,期望吸引外资、稳定物价、推动经济复苏。</p>

结果黄金抢购风潮带动美元外汇价格飙涨,黄金、美元库存急速减少。失去官价售金的平抑机制后,黄金和美钞疯狂上涨,法币猛跌,其他物价也飞速上涨,上海物价指数在 1947 年 2 月已达战前的 倍。</p>

当时有报纸刊登“国民党气数已尽”。</p>

后世称“压垮国民党的第一根稻草”!)</p>

说这些飘在天上的雷,解决不了脚上的泥。</p>

杨福平把话题往地上落:“不是说,要挨家挨户检查有没有私藏大洋跟金条的,据说还要用什么探测仪,多深的地方都能给探出来,真的假的?”</p>

喜欢活在民国当顺民请大家收藏:()活在民国当顺民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