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家园的清晨总是带着一股特殊的味道——尘土、老木头和若有若无的铜锈味混合在一起。
我,许一山,已经在这片古玩市场混了五年,从最初被人骗得血本无归,到现在能一眼辨出赝品和真货的区别,也算是交了足够的学费。
“许哥,新收的货到了!
“隔壁摊的小张朝我招手,他手里拿着个脏兮兮的布包。我慢悠悠地走过去,顺手从兜里掏出烟盒,弹出一支递给他。小张是我在这市场为数不多能说上话的人,他专门跑乡下收老物件,时不时能淘到点好东西。
“什么东西这么神神秘秘的?
“我吐出一口烟圈,眼睛却盯着那个布包。小张四下看了看,压低声音:“昨儿个去了趟河北乡下,一个老农说祖上传下来的,要价不高,我看着像那么回事就收了。
“他小心翼翼地打开布包,里面是一块青铜残片,约莫巴掌大小,边缘已经氧化得发黑,但中间部分还能看出精细的纹路——那是一只展翅欲飞的鸟形图案,鸟喙处有个小孔,周围环绕着我看不懂的符号。我的手指刚碰到那块青铜片,就感觉一阵刺骨的寒意从指尖窜上来,不由得打了个哆嗦。
“怎么了许哥?
“小张疑惑地看着我。
“没事,
“我强压下那股异样的感觉,装作若无其事地翻看青铜片,
“这玩意儿你要多少?
“小张伸出五根手指:“五百,不还价。
“我嗤笑一声:“就这破铜烂铁?五十都嫌多。
“这是行规,再好的东西也得先贬一通。
“许哥,您再仔细看看,
“小张急了,
“这纹路,这做工,绝对不是近代的玩意儿!
“我又装模作样地看了几眼,最后
“勉为其难
“地以三百五十元成交。当青铜片真正落入我手中时,那种寒意更明显了,仿佛有生命般在我掌心微微颤动。回到摊位,我拿出放大镜仔细研究。青铜片背面有几个几乎被锈蚀殆尽的文字,我辨认了半天,勉强看出是
“千机
“二字。正当我思索时,一个阴影笼罩了我的摊位。
“这块铜片,能让我看看吗?
“声音沙哑得像砂纸摩擦,我抬头,看到一个约莫五十岁的***在我面前。他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藏青色中山装,左脸有一道从眼角延伸到下巴的疤痕,右手只有三根手指——拇指、食指和中指,无名指和小指齐根而断。我本能地把青铜片往回收了收:“先生好眼力,不过这东西我刚收来,还没定价呢。
“男人——后来我知道他叫马三刀——咧开嘴笑了,露出几颗发黄的牙齿:“小兄弟,我叫马三刀,在琉璃厂那边开古董店。这东西我看着像汉代铜镜的残片,想收来研究研究。
“我注意到他说这话时眼睛一直没离开过我手中的青铜片,那种眼神我太熟悉了——不是收藏家看到珍品时的热切,而是饿狼看到猎物时的贪婪。
“马老板,
“我故意把青铜片放在桌上,
“您给个价?
“马三刀伸出他那残缺的右手,轻轻抚过青铜片表面,当他的手指触碰到那个鸟形图案时,我分明看到他的指尖微微颤抖。
“两千。
“他说。我心跳加速——这比我买价高了近六倍!但商人的直觉告诉我,这东西远不止这个价。
“马老板,您看这纹路,这工艺,
“我学着他刚才的语气,
“恐怕不是普通铜镜那么简单吧?
“马三刀的眼神陡然变得锐利,他俯下身,声音压得极低:“小兄弟,你听说过'铜雀'吗?
“我摇头。他直起身子,突然从怀里掏出一叠钞票拍在桌上:“五千,现金。卖不卖?
“这个价格彻底把我震住了。我咽了口唾沫,正想答应,却瞥见马三刀眼中闪过一丝阴狠。就在这电光火石间,我做了个后来改变我一生的决定。
“抱歉马老板,这东西我不卖了。
“马三刀的表情瞬间阴沉下来:“年轻人,有些东西不是你该碰的。
“
“这是我的摊位,我的东西,
“我强撑着与他对视,
“卖不卖我说了算。
“马三刀盯着我看了足足十秒钟,突然笑了:“好,有骨气。
“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名片放在桌上,
“改变主意了随时找我。记住,这东西别让其他人看到,对你没好处。
“他转身离开时,我注意到他走路有点跛,右腿似乎不太灵便。那天收摊后,我直奔国家图书馆,在古籍部泡到闭馆。关于
“铜雀
“的资料少得可怜,只在几本冷门的考古笔记中找到零星记载。最让我震惊的是元代一位无名氏所著的《墓府奇谭》中的一段话:“千机铜雀,搬山会镇派之宝,可破天下机关。雀嘴指路,雀眼观气,雀翼量度,得之可入王侯之墓如履平地...
“我合上书,手心全是汗。那块青铜残片,难道是传说中的盗墓神器
“千机铜雀
“的一部分?回到家,我把青铜片锁进保险箱,却怎么也睡不着。凌晨三点,一阵轻微的
“咔嗒
“声从阳台传来。我轻手轻脚地拿起床边的棒球棍,刚走到卧室门口,就看到一个黑影站在我的保险箱前。
“别动!
“我大喝一声,按下墙上的开关。灯光下,马三刀转过身来,手里正拿着那块青铜片。令我毛骨悚然的是,他另一只手里握着一把寒光闪闪的短刀。
“小兄弟,我本来不想这样的,
“他叹了口气,
“但你太不识相了。
“我握紧棒球棍:“我已经报警了!
“马三刀笑了:“报警?告诉他们什么?一个古董商来偷另一块古董?
“他向前走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