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一家人朝相同目标努力(2 / 2)

郑则在镇上为开堂审核做准备,周舟留在家陪三位长辈。</p>

新房堂屋仍旧空空荡荡,周娘亲今日却从郑老爹那借来丈杆木尺,在堂屋一侧选出个好位置开始量尺寸。</p>

周舟不明所以,但听话走进爹娘屋里找出簿册和笔杆,“娘亲,你让我记什么呀?”</p>

“记下做桌子尺寸,到时让你爹爹去下河村订做佛台。”周娘亲回头说道。</p>

佛台,啊佛台,周舟认真记下,开始愁了。他还没能去香积寺还愿呢!好多钱、好多米、好多香油……</p>

如今郑则穷,爹爹更穷!</p>

他抱住娘亲手臂,难为情地说:“娘亲,现在还没法请佛像回家”</p>

周娘亲摸摸儿子脸蛋,“娘知道,娘就是想做点事,提前准备也好。”</p>

她一早起来已经在心里念了不知几次佛祖保佑,观音娘娘保佑。没有佛台佛像,心里空落落地。</p>

等周娘亲量完,周舟抱着木尺和丈杆回家。家中堂屋烟雾缭绕,郑大娘认真往供台摆吃食贡品,她朝周舟递了根香说:“来,粥粥,咱们给祖宗拜拜,求他们保佑郑则做事顺利。”</p>

帮不上忙时,求神拜佛是最好的祝福。</p>

一家人朝相同目标努力。</p>

七月十九日,清晨。</p>

卯时正刻,县衙点卯。辰时初刻,郑则和岳全勇四人进入县衙大堂前院西侧的班房,静坐等候。</p>

修路案于辰时正刻开堂,目前其他案子在审。</p>

刘疙瘩和毛墩子揣手坐一旁,没一会儿又站起来走动。</p>

讼师说了,他们二人不一定上堂,若需上堂审问,典史所问问题熟悉,就按昨日练习回答,问题不熟悉,该说什么说什么。</p>

两人暗自鼓劲儿,好赖他们都懂!</p>

阿勇村长嘴唇发白,坐立不安。他紧紧挨着郑则,似乎挨着他就能好受些,心跳渐缓后他说:“县衙官差上工可真早啊幸好没吃早饭,不然我这会儿就得吐了。”</p>

郑则听到大堂传来惊堂木声响,心不在焉地敷衍:“嗯。”</p>

此修路案他是事主,讼师昨晚睡前尽心尽力再给他分析一遍案子,需谨慎回答的地方他已烂熟于心。</p>

郑则也紧张,但在承受范围内。</p>

刚刚与家人在外头匆忙说了几句话,周舟小脸苍白,瞧着比他紧张,只来得及拉住自己悄声说:“我给祖宗连烧了三天香,今早出门都没忘,一定能成的!”</p>

郑则呼出胸中浊气,终于转头与阿勇村长说话:“坚持,别吐,审完再吐。”</p>

怎么突然这么认真,阿勇村长努力克制:“成。”</p>

周舟和长辈们站在大堂西廊木栅栏后边,观望审案。孟辛和鲁康也在,两人正努力伸脖子往里瞧。</p>

两名带刀衙役各站一遍边守住木栅栏,以防围观百姓闯进大堂。</p>

周爹和讼师徐浩闲聊,他扶着石狮子担忧道:“这起得也太早了,官员睡醒没”</p>

官员睡不好精力不济,错判误判怎么办?小则可花了大力气办理修路申请啊。</p>

徐浩正望向大堂。他能做的都做了,该教的也教了,就看几人堂前表现,“不怕,前头审完两个案子,人就清醒了,轮到修路案官员精神正好,说不准会尽早结案。”</p>

时辰过早,没有太多百姓来听审,除目前在审案子的事主家人,便是他们一家。</p>

在审案子是婚事纠纷,堂中传来呜咽哭声,郑大娘和周娘亲不知不觉听入迷,“哎呀,怎么能悔婚呢,这叫女子怎么自处?”</p>

周娘亲小声说:“汉子定是有所隐瞒”</p>

周舟和阿爹站也站不住,听也不听进,索性来回踱步。</p>

不知过了多久,大堂传来惊堂木敲击声,结案了!踱步两人快步挤到木栅栏前。</p>

随着衙役“咚咚咚!”击鼓三声,分列大堂两侧的衙役原地不动,他们提起水火棍敲击地面,齐声喊“威——武——”以壮声势。</p>

县令不苟言笑,稳稳坐于正堂公案后,师爷坐于侧后,记录的书吏坐于堂下。</p>

与前开堂两案不同,此案要三人同审,典史走进大堂,先绕四周查看环境,而后肃立于右侧;</p>

县丞快步走来,向已坐定的县令作揖,落座于左侧小案后。</p>

大堂高大空旷,地面整洁干净,清晨阳光从大门和高墙两侧窗口斜射照入,映亮了陈列的各种醒目刑具,气氛庄严肃穆。</p>

值堂书吏翻看簿册,高声唱报:“传戊字案——修路案事主郑则、干证樵歌沟村长岳全勇上堂!”</p>

衙役喊声渐渐停下,棍子最后“咚”一声敲击,这阵势也镇住木栅栏外旁听的百姓。大堂内外,鸦雀无声。</p>

郑则和阿勇规矩跪于堂下磕头,两人逐一自报家门。</p>

县令头戴素金顶帽,神色严肃,高高坐于正堂,他身后是高大的屏风,头上悬置“清正廉明”牌匾。</p>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