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山立马应道:“哎!”小孩从菜地里头站起身来,朝站在篱笆墙前的三人打招呼,孙阿奶颤巍巍从豌豆架子后面探出头,“舟哥儿,蓉娘。”</p>
“孙阿奶,你家菜地的菜长得真好!”周舟发现菜地靠近河的那边垒高了石块,外边糊着一层黄泥一样的泥巴,看着像是防淹水的。</p>
这一家人真勤快啊。</p>
孙阿奶转身摘了几根黄瓜递给他们几人:“吃,吃,甜甜脆脆。”</p>
周舟不客气地接了一根,他笑道:“孙阿奶!你家的黄瓜怎么弯弯曲曲的,像大虫子!”</p>
“别看它弯,好吃咧。”孙阿奶继续递手里剩下的,周舟忙说要一根就好了,“我们家也种有,只是想尝一口你家的。”</p>
他把黄瓜掰成三段分给阿娘和辛哥儿,这才咔咔啃自己手上的,清香脆嫩,果真好吃!</p>
小山把脸挤到竹墙间隙朝孟辛递过一个块茎:“辛哥儿,红薯吃不,生吃也脆。”他刚刚在挖红薯,手上沾了泥巴。</p>
孟辛摇头,他同样凑近竹墙说:“不吃,我家有。你家黄瓜好吃。”小山一听,晒得黑红的脸上笑出净白牙齿。</p>
几人聊了一会儿才往自己菜地走。</p>
分列整齐的菜地已经有不少蔬菜长成,其中瓜类居多,苦瓜丝瓜茄瓜,两畦架子坠满翠绿黄瓜,红苋菜、红薯叶长豆角均是收获喜人,南瓜苗爬满篱笆竹墙。</p>
郑大娘满园子欢喜巡视,哎呀这些菜看着就高兴,她欣慰道:“幸好咱们家有这块菜地啊,桌上饭菜全靠它才有得吃,一年到头能省不少钱。”</p>
周舟往月哥儿家的菜地张望,豌豆花开得正好,可惜现在很少能够在菜地再遇见月哥儿了。</p>
“阿娘,早上的酱黄瓜好吃,就是脱水费点盐巴,今年咱们种得多,能不能晒点黄瓜皮存着冬天吃?”</p>
“成啊,都摘回家。”</p>
两个大人塞满两背篓的菜,辛哥儿的提篮也装满了。到家后郑大娘匀出一些菜打算送去山脚给武婶子,就怕他们一家吃不上新鲜的菜。</p>
郑大娘每年都往山脚送菜,只记得武家没菜地,可今年忘了他们儿婿家有呀。</p>
武婶子接过菜篮子感叹道:“难为你总是忧心我们没菜吃,阿水那孩子隔三差五会往家里送一些,我也总叫他不要送了,他们家人多,怕菜也不够吃。”</p>
郑大娘劝道:“都是孝敬你们的,收着吧,菜勤快点换茬种总有吃的。”</p>
小坡下的南瓜苗已经开始往院子的栏杆爬,郑大娘暗想英红也是一根筋,当初带南瓜种子交代她种,她是听话每年都种了,可也只会种这一样。</p>
武婶子跟着她往栏杆下看:“等会儿扯点南瓜苗回去吃吧,今年怕是也要长出很多南瓜,去年阿勇都吃伤了”</p>
郑大娘无奈:吃伤了你还光种这个。</p>
“这小坡是贫瘠了些,也存不住土”种南瓜是方便,种菜估计很困难。郑大娘释怀了,劝道:“要不接亲路的旱地别光种花生了,隔出来点地种菜吧,这家里没个正经种菜的地总觉得不心安。”</p>
武婶子有些羞愧,她种菜确实东一茬西一茬,山脚平地少,哪里有泥地就往哪里种一点。丈夫成日山上打猎,儿子和他爹一样,别说种菜,他能记得浇水就不错了。</p>
她说:“行,回头我们商量商量。”</p>
郑大娘离开前再次交代晚上别做饭,东西别带得太贵重,说带捆柴火都实用些。武婶子:“晓得了,郑则昨天说过了,等会儿父子俩回来我们就去。”</p>
林家这头。</p>
月哥儿揉着枣红色的面团回身问道:“小爹,咱们还要带哪些东西上门?”</p>
林秋翻出当初两个孩子成亲时村民送的一个土陶盆,哎呦新着呢,他高兴地拍拍:“就它吧,听石头阿水说新房很空,怕是缺这少那的,这个给他们和面正好。”</p>
月哥儿盖上蒸布醒面,洗手笑道:“肯定能用上。”</p>
林磊这时满头汗水走进厨房,嚷道:“热死了,热坏了。”他个头大,整个一坐下旁人都能感受到他身上的热气,林秋皱皱眉:“瞧你这一身臭汗味。”</p>
林磊完全不在意小爹的一点点嫌弃,因为月哥儿已经拧了手帕心疼地给他擦汗,他舒舒服服仰脸感受清凉。月哥儿:“这会儿正是日头毒辣的时候,你出门好歹也戴顶帽子呀。”</p>
“小哥儿才戴帽子。”林磊不以为意。</p>
想到这人总是不听劝大大咧咧光脑门出门,再晒得一脸黑红回家,月哥儿就生气,他越想越恼,蹙眉往这人肩膀上拍了一下:“自己擦!”</p>
“我戴我戴,我下次一定戴!再给擦擦吧月哥儿”林磊立马认错,后面语气越说越黏糊,月哥儿下意识转头去看小爹。</p>
林秋用布巾仔细擦拭陶罐,瞅了两人一眼说道:“这么大个人出门不知道戴帽、下雨不知道打伞,月哥儿别理他。”</p>
他心想,成贵从前干活也不听劝,现在老老实实听夫郎话,就得狠下心不搭理。</p>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