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凌云渡上藏深意,古佛暗中护神魂(1 / 2)

离开铜台府后,唐僧一行人继续西行,只见一路之上,铜台府的百姓手持幢幡,奏响鼓乐,热热闹闹地为他们送行。</p>

如此行了六七日,前方忽然出现一片高楼,几座高阁矗立其间,正是如来的大雷音寺。</p>

唐僧一眼便认出了此地,却并未表露出来,只是依照惯例询问道:</p>

“二位国师,此地是何处?”</p>

孙悟空和白墨自然明白唐僧的用意,毕竟此刻已到灵山脚下,该有的伪装还是得做,唯有取回经书送回大唐,这西行之路才算圆满。</p>

孙悟空笑着说道:</p>

“玄奘,此地便是大雷音寺啊。”</p>

“咱们辛辛苦苦苦行十四年,如今好不容易到了,你怎么反倒不认识了?”</p>

唐僧听闻,赶忙下马,佯装出一副恭敬至极的模样,朝着大雷音寺拜了几拜,随后一行人牵着马,朝着楼阁山门走去。</p>

临近山门,只见门口站着一个道童。</p>

那道童瞧见唐僧等人走来,顿时眼前一亮,高声叫道:</p>

“来的莫非是东土取经的僧人?”</p>

唐僧一行人抬眼望去,但见这道童:</p>

身披锦衣,手摇玉麈。</p>

宝阁瑶池常赴宴,丹台紫府每挥尘。</p>

肘悬仙箓,足踏履鞋。</p>

孙悟空和白墨瞥见他腰间所挂的仙箓,他俩好歹在天庭任过职,自然认得这是天庭神仙的腰牌。</p>

二猴心中心道:</p>

这看门之人,虽着道童装扮,却持有天庭腰牌,想必是天庭哪位神仙的道童。</p>

有趣的是,灵山脚下竟安排天庭道童看门,看来玉帝对如来终究还是放心不下,有这道童在此,但凡有人进出,玉帝便能第一时间知晓。</p>

这时,那贞观金顶大仙笑着开口道:</p>

“见过圣僧、白墨圣人、孙悟空圣人,还有天蓬元帅和卷帘大将,小道特地在此迎接各位。”</p>

唐僧赶忙上前恭敬行礼。</p>

金顶大仙又笑道:</p>

“圣僧,你今年才到啊,小道可被那观音给哄惨咯。”</p>

“十多年前,她奉佛祖旨意前往东土寻找取经人,还跟我说两三年你们就会到我这儿。”</p>

“结果我年年在此等待,却始终不见你们的踪影,没想到直至今日才得以相见。”</p>

唐僧感激地说道:“有劳大仙久等了!”</p>

随后,一行人牵着马进入观中。</p>

金顶大仙吩咐手下童子端来热茶,又摆上斋饭,为唐僧等人接风洗尘。</p>

同时,他还命另外几位童子去烧好药浴,让唐僧沐浴,以便更好地登上佛地。</p>

待一切安排妥当,不知不觉夜幕已然降临,唐僧一行人便在观中借宿休息。</p>

次日清晨,唐僧换上锦襕袈裟,戴上毗卢帽,手持锡杖,登堂拜别金顶大仙。</p>

金顶大仙看着焕然一新的唐僧,笑道:</p>

“与昨日相比,今日的圣僧,才真有佛子的模样。”</p>

“圣僧跟紧我,我带你们走上正路。”</p>

唐僧一行人跟着金顶大仙往后走去,穿过五彩祥光,来到灵鹫高峰前。</p>

金顶大仙停下脚步,说道:</p>

“往上走便是佛祖圣境,我就不再往上送了。”</p>

唐僧谢过金顶大仙后,便率众朝着山上走去。没走多远,便听到哗哗的水声。</p>

猪八戒疑惑道:</p>

“那金顶大仙是不是指错路了?这分明是一条大河呀!”</p>

一行人赶忙走到跟前,只见河上有座独木桥,桥边立着一块牌子,上书“凌云渡”。</p>

孙悟空和白墨在桥上走了两圈,随后回到唐僧身边,传音道:</p>

“这桥本是用来阻拦凡俗之人前往灵山的,只要有些法力,通过并非难事。”</p>

“只是这桥下的水似乎有些蹊跷,想必是如来等人在其中动了手脚。”</p>

猪八戒也传音说道:</p>

“猴哥,这河水我知道,乃是当年接引圣人挑选佛门子弟时所设。”</p>

“若是心不诚,便会神魂离体,融入这河水之中。”</p>

“依我看,咱们怕是难以通过了。”</p>

白墨眼眸微眯,心中暗道:</p>

怪不得原着里安排唐僧渡过这条河水,看似洗去凡体,实则大有深意,恐怕洗去的并非单纯的凡体,而是神魂。”</p>

“不过奇怪的是,原着中的唐僧,其神魂似乎并未受到影响,只是肉身脱离了。”</p>

(为什么这么说?是因为原着里唐僧一路上已然知晓自己前世乃是如来的二弟子金蝉子。)</p>

(且不论他最终是否完全觉醒记忆,单看他面见如来时所说:</p>

“弟子玄奘,奉东土大唐皇帝旨意,遥诣宝山,拜求真经,以济众生。望我佛祖垂恩,早赐回国。”)</p>

(就能看出来原着中的唐僧,或许有人会说他迂腐,或许觉得他愚钝,但有一点无可置疑,那便是他对自己国家的热爱。)</p>

(无论身处何地,他都时刻将自己来自大唐挂在嘴边,每遇到繁华之地,第一反应便是与大唐作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