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双喜临门(2 / 2)

大唐钓鱼人 超龄奶爸 4132 字 1个月前

就听到太监又开口了。</p>

“葛明接旨。”</p>

葛明没想到真有自己的圣旨,脑袋正在急速旋转。应该怎么说?肯定不是臣接旨,难道是草民?本小郎君是官家子,好像也不是草民。算了,干脆喊道:“小子接旨。”</p>

传旨的太监明显一顿,心里也嘀咕开了,这是把自己当成陛下的晚辈了,还小子接旨。</p>

“赏赐葛明千金,束发之年进太学读书。钦此。”</p>

“小子谢恩。”葛明心里又开心又悲伤,心情难以言表。赏赐千金啊,这辈子都不用为钱发愁了,这绝对值得高兴。但是去太学读书就不太愿意了,还好是束发之年,唐代是男子满十五岁才不梳丸子头,也就是总角,而是把头发弄成一束,这个就是束发。</p>

还好还好,本小郎君还能玩五年。不过耕牛的事,拼音的事怎么没提呢?难道被魏征私吞了本小郎君的功劳不成?</p>

“孙思邈接旨。”</p>

“皇帝敕曰:孙思邈妙手仁心,救死扶伤多年,整理进献伤口缝合之术,着即册封谏议大夫。钦此。”</p>

这个谏议大夫可就不是散官了,跟魏征一个级别,四品下。李世民是识货的,葛明是胡乱搞出来的,真正在操劳的其实是孙思邈,所以封赏更高一些。</p>

还在葛明心里胡乱嘀咕时,孙思邈说到:“草民不敢奉诏。草民闲云野鹤管了,只懂得治病救人,实在不懂得为官,请天使转达草民的意愿。”</p>

白胖子居然没生气,好像是预料之中的事。孙思邈不愿为官的名声早就流传开了,而且是早在隋朝。</p>

孙思邈早就跟魏征说过不要封赏,只为伤口缝合之术推广开之后能够救人而已。不过就算孙思邈不愿为官,李世民不能没有表示。</p>

白胖子给孙思邈施了一礼,说到:“孙神医的话本内侍会转达给陛下。”看来神医的名头确实有用,任何人都要给面子。</p>

然后又说道:“葛庭玉、刘氏、葛明,起来接旨吧。”这时候全部人才站了起来。</p>

葛明学着父亲的样子,双手捧着黄绸子做成的圣旨。这东西一定要好好保存,要是一千多年之后子孙没本事,拿出来估计也能拍卖出个过亿的价格来。</p>

圣旨这东西是需要供奉起来了,需要放在祠堂里,让祖宗也知道知道后辈儿孙有本事。等安顿好了圣旨之后,葛三爷赶紧把老太监请到了二进的厅里,一众随从也都请过去休息。</p>

刘氏在院子里已经泪流满面,葛明三兄弟围在刘氏周围。葛明病好之后跟刘氏说过,将来好好读书,一定为母亲挣一个诰命夫人回来,当时刘氏只当是童言无忌。可是谁能想到,这才几个月的时间,自己就成了县君。</p>

在想想几年前的葛明,完全就是个小傻子,其中的心里的压力外人自然难以体会。</p>

葛明说到:“母亲,县君是几品?”</p>

刘氏哽咽着说到:“好像是正五品。”</p>

“才正五品?将来孩子给母亲挣个一品诰命回来。”</p>

刘氏这才停住的哭泣,说到:“明儿,你知道为娘有多开心吗?诰命不诰命为娘不稀罕,为娘开心的是明儿懂事了,真的懂事了。”</p>

“那父亲的定远将军是几品?”</p>

这个刘氏就不太懂了,旁边的孙思邈说到:“老道要是记得没错的话是五品上,不过是个散官。”</p>

反正是升官了,管他散官不散官的,就算是散官也享受这个工资待遇不是。说到工资待遇,葛明想起了自己的封赏,千金啊,哈哈哈哈。</p>

“孙先生,小子的千金呢?也没看到马车、牛车之类的?”</p>

孙思邈一听差点笑死,指了指院子里的一个箱子说到:“怕就是这个了。”</p>

这么小的箱子也能装得下千金?葛明疑惑的打开箱子,看到里面黄灿灿的,满是铜钱。</p>

“孙先生,不是千金吗?怎么全是一些铜钱?”</p>

“让你小子好好读书,千金就是一千个铜钱。”</p>

葛明此时的心情坠入谷底,以为中了五百万,结果是五块。葛明拿起一个铜钱看了很久,好像比平常看到的铜钱更加精细而已,上面是开元通宝四个字。</p>

难道李世民也是穿越的?这也没到开元盛世啊。这就是葛明没学问了,唐代立国之后李渊铸造了一批开元通宝,所以开元通宝可跟开元盛世没多大关系。</p>

用来赏赐的铜钱更加精良,非常有收藏价值。</p>

刘氏笑着说到:“明儿,这铜钱是可以留给子孙后代的,可不能胡乱花了出去。一会让人搬到为娘的房间,为娘给你存着。”</p>

葛明还记得,几个月前用一张图纸就赚了十贯钱,那是一万个铜钱。这个老李是不是太小气了些,只有一千个铜钱。</p>

“孙先生,为何陛下没说拼音和耕牛的事?”</p>

孙思邈笑着说到:“这正说明了陛下英明。拼音一事需要徐徐图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推广开来的。”</p>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