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雅集清欢(2 / 2)

沐雨荷风 慧莲梦荷33 4377 字 1个月前

3.物外之趣:雅物中的空有哲学</p>

忘言轩的角落里,摆着几件“妙有雅物”,皆是文人以意识显化,却又任其归空的痕迹。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只“随形盏”——它是柳明远醉酒时,以星砂显化的茶盏,初显时是规整的圆形,酒醒后他嫌“太刻意”,便以意识引动粒子,让盏口随呼吸变形,最终成了不规则的月牙状,边缘还留着星砂流动的光痕。此盏盛茶时,茶汤会随盏形变幻色泽,饮尽后,盏身会慢慢变得半透明,像蒙着一层薄雾。</p>

“雅物的妙,在‘似有还无’。”柳明远常对人说,“若执着于‘盏必须圆’,便失了随形的趣;若任其消散成空,又没了捧盏的暖。这随形盏,是让‘有’带着空的灵,让‘空’留着有的温,就像我们藏在袖中的诗稿,既要有笔墨的痕,也要有随时可焚的洒脱。”</p>

沈砚之的“忘忧笔”更是奇特。笔杆是显化界的古竹,笔锋却是妙有粒子凝成的光——蘸墨时,光锋会吸墨成实;搁笔时,墨色会慢慢褪去,变回透明的光。他画《星荷图》时,总爱用此笔,说:“寻常笔有‘有尽之锋’,此笔却有‘空生之韵’——墨落是‘有’,锋空是‘空’,一笔之内,便见空有相生。”有一次他画至兴处,笔锋的光竟漫过纸面,在墙上显化出真的荷叶,待画完,墙上的荷叶又化作光粒,落回笔锋,仿佛从未来过。</p>

苏泠的琴案上,有一块“听雪石”。它原是寂空域边缘的顽石,被星砂长期浸润,石内藏着无数妙有粒子。雪天抚琴时,石上会显化出细密的雪纹,与琴音共振;雪停后,雪纹便隐去,石面复归光洁,只留一丝凉意。苏泠说:“此石懂‘藏’——雪纹显化是‘有’,隐去是‘空’,却在空里藏着雪落的记忆。文人爱物,爱的便是这份‘藏而不露’,像妙有粒子,从不在显化时张扬,归空时也不刻意告别。”</p>

这些雅物从不被“珍藏”,反而常被文人随手赠予。沈砚之曾将忘忧笔借给学画的孩童,笔锋在孩童手中竟显化出稚嫩的笔触,画的荷带着圆圆的叶、短短的梗,反倒比成人的画作更有生趣;柳明远的随形盏,被老农拿去盛荷种,盏内的光竟让荷种提前发了芽;苏泠的听雪石,被孩子们当作玩具滚来滚去,石内的星砂被晃出几粒,落地化作会唱歌的露珠。</p>

“雅物从不是‘摆设’,是让空有哲学落地的桥。”荷安看着孩童用忘忧笔画出的稚荷,忽然明白:文人雅士的趣味,从不是孤高自赏,而是让真空妙有的智慧,藏在笔墨、茶盏、琴石之间,在与人相遇时,悄悄显化出“即空即有”的温柔——就像那随形盏,既盛得下茶汤的暖,也容得下归空的静,在“有用”与“无用”之间,自在流转。</p>

4.心隐于市:文人的空有修行</p>

深秋的雅集,恰逢显化界的“归空节”。按习俗,人们要将一年来显化的“多余之物”送入光膜,让其回归空性。忘言轩的文人也不例外,却与他人不同:他们不送破旧的器物,只送“心头的执念”。</p>

沈砚之将一幅被赞为“神作”的《百荷图》投入光膜。那画曾让他名声大噪,却也让他总想着“再画一幅更好的”,久而久之,落笔时竟有了滞涩。此刻看着画化作光粒,他忽然觉得腕间一轻:“原来我执着的不是画,是‘被称赞’的念头。如今这念头归了空,笔锋反倒自由了。”</p>

柳明远焚了自己的诗集。那些曾被争相传抄的诗句,让他渐渐不敢下笔,总怕“新作不如旧作”。火光中,纸灰化作星砂飞向夜空,他笑道:“诗本是空中来的,如今让它回空中去,倒也干净。明日提笔,又是新的空,新的有。”</p>

苏泠则断了“忘机”琴的一根弦。那根弦曾弹出最动人的《归雁曲》,让她总在演奏时刻意模仿当日的心境,反失了自然。断弦落地时,竟化作一只真的雁,振翅飞入云端。她抚着断弦的琴说:“琴音的灵魂,从不在弦的多少,在心里的‘不滞’——弦在是‘有’,弦断是‘空’,有空有有,方得琴道。”</p>

荷安在轩外看着这一切,忽然懂了“文人雅士”的真意。他们不是寄情山水的避世者,而是在笔墨琴茶中修行“空有不二”的智者:挥毫时,既认真落墨(有),又不执着于“传世之作”(空);品茶时,既细味回甘(有),又不贪恋茶香(空);谈笑时,既畅所欲言(有),又不固守己见(空)。这种“雅”,原是让心在显化的热闹里,不失空的清明;在空的寂静里,不失有的生机。</p>

归空节的月光格外清澈,忘言轩的文人又开始了新的显化:沈砚之在光膜边画荷,墨色落处,真荷破土而出;柳明远对着星空吟哦,诗句化作星砂,在天际拼出半阙新词;苏泠以断弦的琴轻拨,琴音引动光膜,竟有流萤顺着音声,聚成一串流动的音符。</p>

“原来文人的雅集,从不是结束,是新的显化的开始。”荷安轻声说。她知道,这些笔墨琴音里的空有哲学,会像荷种落入土壤,在显化界的每个角落生根发芽——让农夫在耕种时想起“不疾不徐”,让匠人在造物时懂得“藏巧于拙”,让每个平凡的日子,都透出几分真空妙有的清欢。</p>

就像此刻,沈砚之画的荷忽然开花,花瓣上竟印着柳明远的诗句;苏泠的琴音掠过花田,花心的星砂随音声起舞。这花、这诗、这音,都是“有”的显化,却又随时准备着归空,恰如文人雅士的心境——在笔墨风流里,守着空的本真;在空的寂静里,藏着有的生机。</p>

喜欢沐雨荷风请大家收藏:沐雨荷风更新速度全网最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