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5章 汉唐会话(2 / 2)

段尘不知道这是好是坏,但看到郭嘉当然,他还是放心的,至少这些谋士会让武将保持冷静。</p>

汉唐的位置很近,或者说这两个国家将东大陆北境分割,相互之间基本接壤。</p>

一年以来,两国好似都有着各自的默契,一个向西扩张,一个向东吞并。</p>

大汉雄踞中海以北,而大唐则一路高歌猛进,打到了大明所在的新岛域,南部与华夏草原域接壤。</p>

每一域的面积都广袤无垠,面积类似亚欧大陆,然而,北洲数域却无法容纳下这两大帝国的存在。</p>

在大汉的长安城外,迎来了大唐的使团。</p>

两国并入蓝星之后,许多城市的名称都发生了改变,大汉的城市前加上了“汉”字前缀,大唐亦是如此。</p>

尽管地理位置相似,名称也一致,但汉长安城与大唐长安相比,还是略逊一筹。</p>

这里的人口并不算多,城墙和规模也不如大唐的那般高大宏伟、气势磅礴。远远望去,商贸活动并不繁荣,甚至可以说是绝迹,完全没有长安那种包罗万象、车水马龙的繁华景象。</p>

这座都城给人的感觉更像是一座巨大的军事要塞,默默地拱卫着皇宫,透露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息。</p>

当使团到来时,自然有人出来迎接。</p>

车马缓缓驶入城中,朝着皇宫疾驰而去。</p>

到了宫门,从为首的车驾中走下两人。</p>

其中一人年纪尚轻,胖乎乎的,模样十分讨喜,他正是大唐皇子李泰。</p>

另一人面容威严,身姿挺拔如松,眼神锐利如鹰,正是房玄龄。</p>

“房师,这大汉长安也不过如此,远不如我大唐的繁华富庶!”一路走来,李泰不停地指指点点,言语中流露出一丝不屑。</p>

然而,他的话语却被房玄龄及时制止。</p>

此刻身处大汉皇宫,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在严密的监视之下,无论是否能被听到看到,都必须格外注意言行举止。</p>

按照大汉的礼仪,两人进入宫殿。</p>

一踏入殿内,便能看到皇宫内外的群臣并立,他们的目光如炬,紧紧地注视着二人,一道无形的威压扑面而来。</p>

房玄龄和李泰二人没有抬头直视,纷纷拱手拜道:</p>

“大唐房玄龄参见汉皇。”</p>

“大唐皇子李泰参见汉皇。”</p>

刘彻微微抬眼,眼神平静,语气平淡地说道:“平身吧!”一种无法抗拒的威严散发而出。</p>

两国使者,汉人也不可能让他们直接跪下参拜,这等好面子却无实质利益之事,大汉是不会做的。</p>

而后,李泰为代表,奉上礼物,行各种礼仪,前前后后,麻烦却也规整严密,一套下来气氛也融洽了。</p>

到了这时,早朝就此结束,使臣交涉这等大事绝不可能在早朝上确立细节,其大都是私下商议,而后在朝会确定。</p>

早朝,更多的是宣扬某种态度,表达一种礼遇罢了。</p>

····</p>

大唐使者踏入宫殿,殿内气氛庄严肃穆,董仲舒等众人皆正襟危坐。</p>

此刻,礼节虽简化了许多,但仍透着一股庄重。</p>

终于,房玄龄开口了,声音沉稳而有力:</p>

“大汉派遣霍将军越过中海,绕过辽国去进攻宋国,此举着实有些冒险。我唐国曾与辽国交战,深知其实力深不可测,不可用常理来推断。还望汉皇三思而后行,谨慎行事。”</p>

此时,众人皆放下了架子,毕竟东陆有着共同的文化和语言。尽管历史有所断层,前后不连贯,但那种血脉相连的亲切感依然存在。</p>

很多时候,刘彻并不将敌国视为异族,李世民亦是如此。</p>

然而,正因为如此,他们才更需要谨慎对待。</p>

汉人明白,一个异族政权或许无法对他们构成威胁,但若是自己人的政权,那种大一统的思维则是必不可少的。</p>

刘彻罕见地亲自解释道:“朕深知其中利害,然而辽国始终是无法回避的。收复曹操之后,大汉得到了不少精兵良将,自然要尝试一番。”</p>

其显然早已深思熟虑。</p>

到了这个时候,他向房玄龄解释,实际上也是在向大唐解释,他心里很清楚。</p>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