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多方贺电!爱才之心!(1 / 2)

晋省总指挥部,作战会议室。</p>

说是作战会议室,其实也就是厅堂而已,布置了些许桌子椅子和地图。</p>

数十平米大小的空间,此刻已是人满为患,个别者甚至只能蹲在门槛参会。</p>

好在都是工农出身,倒也不讲究这些。</p>

之所以召开这个会议,说白了还是因为张之余的斩首行动。</p>

作战大队在其率领之下,数次打出了响亮战绩,现如今基本全国势力都已知晓,在晋省大地上出了一头强龙!</p>

更早之前,总部便有心召集各部主官,自家队伍出了个楷模榜样,绝大多数人却连面都未见过,属实有些说不过去。</p>

奈何尚未行动,总部便突遭围攻,险些出了大事。</p>

而后还没消停两天,这小子又整出了大动静,直接摸到筱冢老巢将人家给斩了首!</p>

站在老总等人的角度,瞬间便敏锐察觉到了这种战术的可怕。</p>

一支军队的武器装备和单兵素养固然重要,但唯有配上一名出色的指挥官,才能将其战斗力发挥到最大</p>

尤其是在战时,一旦部队失去了指挥官,便几乎等同于无头苍蝇般任由宰割。</p>

倘若在战场上和鬼子对峙、周旋的,是一支实力相差无几的队伍,这次说不准便能直接将那数万头鬼子给包了圆!</p>

筱冢身死的消息一传出,晋省各路鬼子部队、伪军,纷纷如同疯了般回援,连带着临近冀省的鬼子都出动了。</p>

可想而知,筱冢的死究竟产生了何等影响。</p>

所谓的斩首行动,其实和炎黄古话中的擒贼先擒王是一个道理。</p>

此前鬼子那支特殊部队采用的战术便是如此,只是时运不济,让总部数次逃出生天。</p>

而张之余的这番行动,无疑是将斩首战术体现的淋漓尽致。</p>

今儿张之余一到总部,老总等人便迫不及待问起整个事件的详细经过。</p>

张之余倒也没有遮掩,毕竟斩首行动本身也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战术,便将事件先后一五一十讲述了出来。</p>

说白了,无非就是结合案例讲课而已,这事儿张之余熟络的很。</p>

前世他就没少给麾下那帮刺头儿讲课,口才早已磨炼得炉火纯青。</p>

一番了解,老总等人对张之余的看法,再度上了一个新台阶。</p>

从战前部署到展开行动,以及最后的撤离动作,每一步都环环相扣,堪称是完美。</p>

尤其是旁听的李云龙,更是听到心惊。</p>

在他看来,整个斩首行动中,全程都体现着两个字——细节!</p>

完美利用了太元守军失联机制的时间差,利用视线差藏匿卫兵尸体</p>

诸多细节相融,这才展现了一场如此完美的暗杀行动!</p>

而这场行动成功的核心,便是在于张之余这位指挥官。</p>

不是说知道战术理论再加上精兵干将,就一定能打出漂亮仗的。</p>

若是这样,那人人都能当将军了。只需买个《孙子兵法》背下来即可。</p>

之前在扫荡战场时,作战大队的步坦协同战术、闪电战术已经让李云龙对张之余刮目相看,现如今的斩首战术更是让他自愧不如。</p>

李云龙自认,换做是自己的话,绝对做不到把这些战术玩到这等地步。</p>

眼看各部主官到齐,老总便决定正式开始会议。</p>

“今天叫大家过来,是想着在年前最后一天对近期的战斗做总结,同时也对来年做一些相关军事部署。”</p>

老总并未发表长篇大论,讲述了十来分钟便已经接近了尾声,似乎所谓的总结并非是今日的重点。</p>

饶是如此,张之余都感到有些昏昏欲睡。</p>

这毛病前世参军时就有,一旦开会必定会犯困,彼时还是新兵的张之余没少因为这点被那些班排长批评教育,奈何就是改不了。</p>

不过相较他而言,有人的表现更加过分。</p>

老总刚好端杯啜了口茶,未曾想一声呼噜直接炸响,其面色当即阴沉了下来。</p>

瞥眼一瞧,除了李大团长还能有谁?!</p>

旅长看到也不由得嘴角抽搐,等到会议结束,自己非得拿皮鞭抽这小子不可。</p>

犯瞌睡就不能悠着点吗?打呼噜算怎么回事?!</p>

旁边的丁伟也不知道提醒</p>

得,当自己没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