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迭代升级13:制造光速驱动?(1 / 2)

林教授推了推金丝边眼镜,雪白的长发随着抬头的动作轻轻晃动:“这个名字好,既念着七代星舰的根,又带着往星辰里问的气。”</p>

薛逸辰的指尖在虚拟键盘上一顿,冰蓝色的眼瞳里映着“问天”二字。他想起第一架七代星舰试飞时的场景——银灰色的机身在戈壁滩的阳光下闪着光,试飞员透过通讯器喊出“我要问天”的瞬间,整个指挥中心都沸腾了。那架最终坠毁在大气层边缘的星舰,如今化作新载具的名字,成了跨越15级文明的桥。</p>

“就叫问天i。”他敲定了名字,投影中的设计图立刻细化:全长87米的流线型机身,取消了传统机翼,取而代之的是ax材料打造的“空间翼”,翼面镶嵌着与光速驱动核心同源的暗金色纹路;驾驶舱采用360度全景舷窗,舷窗玻璃是融合了空间谐振技术的复合材料,能抵抗亚光速飞行时的空间摩擦;而最核心的尾部,预留了刚好容纳光速驱动核心的凹槽,凹槽边缘的四色光带与核心的光芒完美呼应。</p>

“开始拆解制造流程。”薛逸辰调出全息进度条,将“问天i”的制造分为三大模块,“林教授负责空间翼与机身锻造,我来调试驱动核心的能量接口,暗物质团队准备能量注入方案——三天后,我要看到问天i的骨架立起来。”</p>

实验室的合金门应声滑开,穿着白色科研服的团队成员鱼贯而入。当他们看到投影中的“问天i”设计图时,窃窃私语声像潮水般涌起:“取消机翼?靠什么平衡?”“那暗金色的纹路是ax材料吧?居然舍得用在整机上!”“尾部的凹槽……是给光速驱动留的?”</p>

林教授走到操作台旁,将空间翼的分解图投射到中央屏幕上。暗金色的翼面在图中展开,内部的支撑结构呈蜂窝状,每个蜂窝里都嵌着微型空间谐振器:“空间翼的作用不是产生升力,而是调节空间泡泡的形态。”她指尖点过翼尖的紫色光带,“这里的ax材料密度最高,能在亚光速飞行时撕开05立方米的空间通道,让问天i‘骑’在空间褶皱上前进。”</p>

科研团队的议论声渐渐平息。他们都是跟着林教授从七代星舰项目走过来的老兵,太清楚“空间翼”意味着什么——这不是简单的技术升级,而是对“飞行”这个概念的彻底重构:从依靠空气动力学,到驾驭空间物理学。</p>

薛逸辰没理会实验室的动静,他正将光速驱动核心与问天i的能量接口进行对接模拟。环形核心的12个凹槽与机身尾部的接口精准咬合,蓝色光带顺着接口蔓延,在机身内部织成能量网络。当模拟进度达到90时,一道红色警报突然亮起:“能量传输效率89,存在11的空间逸散。”</p>

“是接口的材料纯度不够。”他调出逸散点的三维坐标,那里的合金接口在ax材料的能量冲击下,出现了纳米级的缝隙。薛逸辰转身走向材料储备库,暗金色的ax材料方块在货架上泛着光,蓝色、白色、黑色、紫色的纹路在表面缓缓流动——这是比驱动核心更纯的特级材料,原本是为暗物质开发预留的,此刻却成了填补缝隙的关键。</p>

“把接口换成ax材料。”他将切割好的材料递给机械臂,“告诉锻造车间,用空间谐振技术熔接,误差不能超过01纳米。”</p>

林教授正在调试空间翼的谐振频率,闻言抬头看了一眼:“特级ax材料用在接口上?会不会太浪费了?”</p>

“在光速面前,没有浪费的说法。”薛逸辰的指尖在监测屏上划过,“11的能量逸散,在亚光速飞行时会被放大成空间湍流,到时候别说问天,连碎片都回不来。”他顿了顿,冰蓝色的眼瞳望向窗外的雪山,“第一架问天就是因为材料强度不够坠毁的,我们不能在同一个地方摔两次。”</p>

林教授的动作微微一顿,雪白的长发遮住了镜片后的表情。她还记得那天的通讯记录,最后传来的不是求救信号,而是试飞员带着杂音的笑声:“这速度……能摸到星星了……”此刻,那些暗金色的材料在机械臂下逐渐成型,像在为当年的遗憾镀上一层坚硬的壳。</p>

制造流程在精密的协同中推进。当天下午,问天i的机身骨架已经立在实验室中央的锻造台上,暗金色的ax材料在阳光下泛着冷光,空间翼的雏形展开在机身两侧,像一对蓄势待飞的翅膀。林教授站在骨架下,长发垂落在科研袍上,手里的平板正显示着空间翼的谐振测试结果:“12个谐振器的频率偏差控制在0001赫兹内,比设计标准高了三个数量级。”</p>

薛逸辰将光速驱动核心缓缓嵌入机身尾部的凹槽。当暗金色的核心与接口完全咬合时,四色光芒突然同时暴涨,顺着机身的纹路流淌,在驾驶舱的舷窗上汇成一道光瀑。监测屏上的能量传输效率瞬间跳到100,空间逸散的红色警报彻底熄灭。</p>

“这才是真正的问天。”林教授的声音里带着一丝沙哑,她伸手触碰机身的纹路,指尖传来轻微的震颤,那是空间谐振产生的共鸣,像星舰的心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