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七彩战甲划破长空返回基地时,薛逸辰的掌心还残留着与类哥斯拉巨兽战斗时的灼热感。望着实验室窗外依旧阴云密布的天空,他知道,环太平洋异兽入侵远未结束。那些来自天外的巨兽如同悬在人类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而要真正守护地球,现有的科技远远不够。</p>
指尖划过悬浮在空中的全息投影,薛逸辰调出了关于1级文明的科技树图谱。柔和的蓝光映照着他棱角分明的脸庞,那些闪烁的文字仿佛在召唤着新的可能——行星级文明,意味着掌控一颗星球的所有资源,将整个地球纳入文明发展的轨道。</p>
能源科技无疑是重中之重。薛逸辰的目光停留在"可控核聚变"的词条上,脑海中浮现出在科技制作空间里无数次失败的实验画面。传统托卡马克装置始终无法突破能量约束瓶颈,而他需要的是能稳定输出兆瓦级能量的聚变反应堆。指尖轻点,实验室穹顶的量子对撞机开始嗡嗡作响,无数光子在环形管道中以接近光速穿梭。他决定另辟蹊径,利用暗物质对撞产生的奇异能量场,配合纳米级约束材料,试图构建全新的"星环反应堆"。</p>
太阳能开发的构想同样令人振奋。薛逸辰调出卫星云图,在赤道上空勾勒出一个巨大的环状结构——太空太阳能电站。这个直径超过百公里的巨型装置,将搭载数百万块效率达99的量子太阳能板,通过微波束将能量定向传输到地面接收站。更疯狂的设想是在马里亚纳海沟建立地热能采集系统,利用深海压力与地幔高温,将火山活动的能量转化为稳定电能。</p>
交通科技的突破迫在眉睫。薛逸辰激活全息沙盘,火星红色的地表瞬间投射在实验室中央。传统化学燃料火箭连火星往返都难以支撑,更别提在木星轨道建立采矿基地。他调出尘封已久的"光子引擎"方案,这种利用正反物质湮灭产生光子流的推进系统,理论上能让飞船在三个月内抵达火星。但关键在于如何安全储存反物质——这需要研发出能束缚反物质的奇异夸克容器。</p>
当薛逸辰的目光扫过气候与地质科技时,实验室的气象模拟系统突然警报大作。全息投影中,西伯利亚冻土带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融化,海水倒灌进东京湾。他握紧拳头,意识到控制气候已不仅是发展需求,更是生存必须。在科技制作空间里,他开始设计"大气层调控卫星群",这些装备着粒子束发射器的卫星,将通过电离大气来调节全球气候。更惊人的是"板块稳定计划",利用地幔深处的超临界水,在板块交界处构建能量缓冲带,将地震能量逐步释放。</p>
材料科学领域的突破将彻底改变世界。薛逸辰启动纳米机器人生产线,数百万个仅有红细胞大小的机器人在培养皿中闪烁着蓝光。这些纳米机器人不仅能在原子尺度上组装材料,更能进入人体修复受损细胞。他将目标瞄准室温超导材料,在实验室创造出前所未有的强磁场环境,迫使碳原子以完美的晶格排列。当第一块能够在常温下实现零电阻的材料诞生时,整个实验室都被超导电流产生的蓝色电弧照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