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货仓晚风里的喜讯与暖意(1 / 2)

下午五点四十五分,生产物流部三号仓库的卷帘门缓缓落下,发出“哗啦——咔嗒”的轻响,像给这一天的忙碌拉上了帷幕。仓库里的led灯还亮着几盏,冷白色的光洒在一排排钢铁货架上,映得货架上码放整齐的零件箱泛着浅灰的光泽。林阳把最后一份《发货监装核对表》叠好,塞进胸前的工装口袋里,指尖蹭过纸张边缘,留下一道淡淡的油墨印——这动作他做了快三年,从刚接手仓库管理时对着出库单手忙脚乱,到现在扫一眼单据就能精准核对货位,连他自己都快忘了,曾经攥着师范大学文学系毕业证书的手,如今更熟悉的是扫码枪的震动和零件箱的重量。</p>

“阳哥!等我两分钟!”</p>

身后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伴随着文件夹“哗啦”翻动的声音。林阳回头,就看见小马抱着一摞出库单,快步从货架之间的通道跑过来。小马的工装领口敞着,额头上沾着一层薄汗,几缕头发贴在皮肤上,他却毫不在意,跑到林阳身边时,还不忘把怀里的单据往林阳面前凑了凑:“帮我搭把手,把这叠交去办公室,顺便跟你说个事儿。”</p>

林阳伸手接过一半单据,指尖碰到纸张的温度,带着小马身上的热气。“你这小子,下班了还这么急,跟催着发货似的。”他笑着吐槽,视线扫过单据上的“货品编号”——都是昨天刚到的变速箱零件,早上他和小马一起点的货,现在要发往装配车间。</p>

小马嘿嘿一笑,露出两颗小虎牙,这是他标志性的表情,哪怕上次盘点少了一箱螺丝,被主管训得耷拉着脑袋,转头跟林阳吐槽时,一笑也还是透着股没心没肺的劲儿。“这不赶巧了嘛,刚整理完监装记录,就想起要跟你说事儿。”他凑近了些,声音压得低了点,眼神却带着促狭,“你跟晓雯姐,这两天微信聊得挺热乎啊?我看你上班都忍不住摸手机。”</p>

林阳的耳朵梢儿莫名地热了一下。他抬手摸了摸,假装是蹭到了货架上的灰尘,嘴上却硬气:“什么热乎不热乎,就是她问我阿姨最近的复查情况,顺便聊两句。”</p>

“聊两句?”小马挑眉,故意拖长了语调,“我昨天晚上加班,十点多还看见你抱着手机笑,不是跟晓雯姐聊,还能跟谁聊?总不能是跟阿姨聊吧?”</p>

两人一边斗嘴,一边往仓库外走。仓库门口的空地上,停着三辆待装货的叉车,驾驶员正坐在驾驶室里抽烟,看到他们出来,挥了挥手打招呼。不远处的后勤办公室亮着灯,打印机“滋滋”的声响断断续续飘过来,混着仓库里残留的防锈油气味,成了生产物流部最熟悉的背景音。夕阳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叠在水泥地面上,像两截贴在一起的墨色线条。</p>

林阳没接小马的话茬,只是低头踢开脚边一颗小螺丝——这是仓库里最常见的东西,有时候盘点完会落在地上,他和小马总爱捡起来攒着,说等攒够了能凑一副象棋。螺丝滚出去老远,碰到叉车的轮胎,发出轻微的“嗒”声。他想起这四个月和晓雯的微信相处,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填得满满的,软乎乎的。</p>

林阳和晓雯的相识,是源于母亲林阿姨的复查。去年年底,林阿姨的冠心病需要定期去社区医院做随访,有次林阳加班,没能赶去陪母亲,就让母亲自己去了医院。傍晚的时候,他接到一个陌生电话,电话那头的姑娘声音清甜:“请问是林阿姨的儿子林阳吗?我是社区医院的护士晓雯,阿姨刚才测血压有点高,医生开了新的降压药,我跟阿姨说用法,她记不太清,您方便过来一趟,我跟您再嘱咐下吗?”</p>

林阳当时慌了神,跟主管请假就往社区医院跑。赶到的时候,就看见晓雯坐在诊室门口的椅子上,手里拿着药盒,正跟林阿姨轻声说话。晓雯穿着淡粉色的护士服,头发扎成低马尾,胸前别着的工作牌上写着“护士:晓雯”,阳光透过诊室的窗户照在她身上,连护士服上的褶皱都显得温柔。</p>

那天晓雯把用药时间、剂量,还有饮食上的注意事项,一条一条写在纸上,还特意标注了“饭前半小时吃”“不能跟萝卜一起吃”,末了还加了一句:“您要是记不住,或者阿姨有不舒服,随时给我打电话,我上班的时候都能接。”林阳接过纸条,心里暖得发颤,连说了好几声“谢谢”。</p>

后来林阳才知道,晓雯在这家社区医院做了五年护士,主要负责老年人健康管理,平时帮老人测血压、血糖,跟进慢性病患者的复查,性子温柔又有耐心,社区里的老人都喜欢她。从那以后,林阳每次陪母亲复查,都会跟晓雯聊两句,有时候是问母亲的病情,有时候是聊两句家常,一来二去,就加了微信。</p>

只是两人的工作都太忙,很难见面。林阳每天在仓库忙盘点、监装,有时候还要加班;晓雯在社区医院也不轻松,早上要给老人测血压,中午要整理健康档案,下午还要跟着医生去社区巡诊,有时候值夜班,一整夜都不能合眼。所以大多数时候,他们都是在微信上聊天,有时候是林阳午休时发一句“刚忙完,吃了盒饭”,有时候是晓雯值夜班间隙发一句“刚才收了个发烧的小孩,终于哄睡着了”,简单的几句话,却成了彼此忙碌生活里的一点慰藉。</p>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