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书房中。</p>
诸葛亮、霍光、房玄龄六人列坐左右。听到如今的大荒内部乱局,他们皆是第一时间思索着。</p>
很快,王猛便进言道:</p>
“陛下,此事依臣看来,应当是宋尚谋划,显然他已被权力和欲望冲昏了头脑,此人断不可留。”</p>
王猛觉得最离谱的还是宋尚居然用举报与连坐,闹得人人自危,大荒更加动乱。</p>
这种人只有两种解释。</p>
一是脑子不好,</p>
他不知道这种方法带来的危害。</p>
二是他不在乎,</p>
他只要牢牢把控他的权力即可。</p>
即便大荒王朝只剩下最后一座城,</p>
他也要做这座城里最有权力的人。</p>
他不在乎以百姓作为代价,或者说根本就不把百姓当人看。</p>
这两种都不是什么好人,没必要分个高低,王猛的建议是都杀了。</p>
王猛紧接着道:“倒是严氏一门三杰忠心耿耿,值得招揽。”</p>
李承泽确实也想过招揽他们,但他们最大的问题就是太过忠心了。</p>
李承泽问道:“又该如何招揽?”</p>
王猛面露笑容,看向贾诩:</p>
“这就要问提司大人了。”</p>
贾诩捋着胡须笑道:</p>
“自然是使其君臣离心离德。”</p>
李承泽挑挑眉:“文和可是已有计策?”</p>
贾诩颔首道:</p>
“可借由那场巫蛊之祸顺水推舟。”</p>
李承泽也没追问,笑道:</p>
“那此事就文和来办,如何?”</p>
贾诩拱手一礼:“臣,遵旨。”</p>
房玄龄紧接着道:“既然陛下觉得拉拢严氏三杰,那对于大荒南军可同样如此。”</p>
“若是能让严安国,严少杰率领南军投降,一来可降低我军渡大方江进入大荒境内难度。”</p>
“二来,也可让本就民不聊生的大荒少些战乱,保下更多的百姓。”</p>
“另外,依臣看来,宋尚是宋尚,北军是北军。”</p>
“若北军愿降,臣认为是可以接纳的。”</p>
“原因有三。”</p>
“一是如今我大乾四军已经征了不少兵,暂时再征兵恐怕会影响耕种、基础建设的进行。”</p>
“二是未雨绸缪,若吞下大荒全境,隔着一个风陵王朝,我军便要直面拓苍皇朝军队。”</p>
“三是大荒北军也是一支精锐之师,可免去很大的一笔训练开支。”</p>
“臣的建议是,若是贾提司让严氏与新皇离心离德后,派一人劝降,让他们率领军队反出大荒。”</p>
李承泽颔首道:“那依房卿看,这件事交由谁去做最好?”</p>
房玄龄拱手道:“臣觉得诸葛监正最合适。”</p>
李承泽看向诸葛亮问道:“孔明先生可愿意接下此事?”</p>
诸葛亮站了起来,拱手作揖。</p>
“陛下有命,不敢不从。”</p>
李承泽颔首道:“那劝降严实氏三杰及南军的事情,便交给诸葛监正。”</p>
紧接着,众人又讨论了关于大荒和宝珠王朝的数个问题。</p>
其中包括拿下大荒疆域后,大乾的疆域会因为大方江划分南北。</p>
划分南北对于大乾并不是什么问题,</p>
问题是拿下大荒后,要面对风陵王朝,以及十万大山北部的北莽王朝、千灵王朝。</p>
作为后方的他们该如何支援征北军。</p>
以及怎么以最安全的方法,将后方的粮食、钱银送往大荒,第一时间赈灾。</p>
关于这一点,他们已经做好了对策。</p>
还有拿下宝珠王朝后,何时征伐,如何征伐百莽高原上的百部蛮族的事情。</p>
李承泽还将南域南海外,沉睡着生与死法则魔神血裔‘黎’的事情,也告诉了诸葛亮他们。</p>
但他们商议之后,暂时没有做出应对之策,贸然的观察或许会让黎察觉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