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都督辛弃疾和陈儋、黄子廉等十三州刺史的大力推动下,以及流云阁的通力合作下。</p>
短短数个月,云锦的生产和销售形成了一套正规良好的体系,十三州的经济也得到迅速发展。</p>
李承泽看见辛弃疾交上来东十三州的述职奏书都有些惊讶了。</p>
东十三州经济的飞速发展,不光是云锦和铁矿、朱武石等矿石的功劳。</p>
原本的朱武石山就有种植草药的先例,</p>
辛弃疾同样也命人重新栽种草药,</p>
不过同样是三阶及三阶以下的。</p>
只不过草药的生长速度没有那么快,</p>
因此暂时还未得到收益。</p>
这些草药是不缺销路的,普通百姓要用,军队也要用。</p>
另外,东十三州还因地制宜发展了井盐和海盐两种盐。</p>
井盐是掘井,抽取地下卤水制成盐。</p>
另外辛弃疾还在浦元的帮助下,对传统的熬制技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p>
让产盐的效率、盐的质量都有了提高。</p>
海盐则是更麻烦一些,</p>
因为海盐直接晒出来的粗盐是有毒的。</p>
要先以羊毛将海水过滤后晒成海盐,</p>
再进一步加工成精盐,其名为雪花盐。</p>
当然,因为步骤繁琐且盐的质量更好。</p>
雪花盐会比井盐贵得多。</p>
是辛弃疾从世家大族手上敛财的工具。</p>
辛弃疾让人不断宣传这种盐有多难制,</p>
又需要耗费多少人力物力才能得到。</p>
当然实际上确实耗费不少。</p>
毕竟光是羊毛就是一笔不小的花销。</p>
得亏是现在的大乾还有牧场养羊,</p>
才能给辛弃疾提供如此多的羊毛。</p>
之所以用羊毛过滤,是因为暂时没有找到更好的滤材代替,不得已而为之。</p>
虽然雪花盐比寻常盐要贵,但奈何雪花盐对于市面上的盐简直就是乱杀。</p>
辛弃疾成功将雪花盐定了个昂贵的价格,用来宰大户。</p>
当然,这只是暂时的权宜之计。</p>
就像辛弃疾为了树立典型,树立大乾律的权威用重典一样。</p>
等到大乾没有必要以这种手段宰大户的时候,等到海盐的制作压下来之后。</p>
辛弃疾就会开始压下雪花盐的价格,</p>
让普通百姓也可以用上精细的雪花盐。</p>
此为辛弃疾之所愿。</p>
最后还有一样,海鱼。</p>
东海四州的海鱼,</p>
也通过官道卖到了大乾内陆地区。</p>
随着运河的扩建与连通,将来海鱼等渔业资源也会是东十三州发展商业的重要支柱。</p>
在辛弃疾的铁腕政策和事必躬亲下,短短几个月时间,东十三州的经济迅速发展。</p>
未来即便辛弃疾不用在此坐镇,</p>
只要找一个能良好执行如今政策的人,</p>
东十三州依旧能平稳发展。</p>
原天墉九州的豪强也老实了不少。</p>
因为云锦,</p>
辛弃疾是允许他们跟着一起做的。</p>
老老实实交税就行了。</p>
辛弃疾没打算将云锦做成一款奢侈品,</p>
能铺开的日用品不愁销路,</p>
没有必要搞什么饥饿营销。</p>
这些用词,</p>
辛弃疾是从李承泽那里学到的。</p>
因为辛弃疾的多项政策让百姓得到了实利,感受到了久违的公平。</p>
辛弃疾也迅速地得到了民心。</p>
辛弃疾干得太好了,弄得李承泽都有些想让他回来中央当丞相了。</p>
不过他暂时也只是想一想。</p>
不光是辛弃疾。</p>
赵普、王猛和荀攸也各自展现着他们的内政能力,治理着地方。</p>
即便是郭子仪,在原平阳和南幽地界,也是搞得风生水起。</p>
平阳和南幽有三种重要资源。</p>
一是马,这是很多人都需要的,</p>